白内障和青光眼都是常见的眼部疾病,但二者在发病机制、症状表现、危害程度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1.发病机制不同
白内障主要是由于晶状体混浊导致。随着年龄增长,或因眼部外伤、代谢异常、辐射等因素,晶状体蛋白质发生变性,变得不透明,从而影响光线进入眼内。青光眼则通常与眼内压升高有关。当眼内房水循环出现障碍,导致房水排出受阻,眼内压就会升高,进而压迫视神经,造成视神经损伤。
2.症状表现有别
白内障患者主要表现为视力逐渐下降,看东西模糊,就像隔着一层毛玻璃,可能还会出现畏光、复视等症状,但一般没有眼痛、头痛等不适。青光眼急性发作时,患者会突然出现剧烈眼痛、头痛、恶心呕吐,视力急剧下降,还可能伴有虹视现象,即看灯光时周围出现彩色光环。
3.危害程度不同
白内障发展相对缓慢,一般不会直接危及生命,但严重时可导致失明。青光眼若不及时治疗,高眼压会持续损害视神经,导致视野缺损,最终可能完全失明,且这种视力损伤是不可逆的。
无论是白内障还是青光眼,都应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建议定期进行眼部检查,尤其是中老年人、有眼部疾病家族史的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