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水中分娩过程包括产前准备阶段、进入分娩池阶段、宫缩应对、用力阶段、胎儿娩出等。
1、产前准备阶段
产妇需经详细产检,包括超声检查评估胎儿大小、胎位,结合孕妇病史、身体状况等综合判断是否符合水中分娩适应证,一般要求孕周≥37周且无妊娠合并症等禁忌证。
2、进入分娩池阶段
产妇在医护人员陪同协助下,逐步进入温水中,可采取半坐卧位、蹲位等舒适体位,确保身体处于放松状态,医护人员持续监测产妇生命体征及胎心等情况。
3、宫缩应对
产妇感受宫缩时,医护人员持续观察产程进展,产妇依据自身宫缩感受配合呼吸等方式缓解不适,当出现强烈便意提示胎头下降接近阴道口。
4、用力阶段
当产妇有明显用力意愿时,按照医护人员指导进行正确用力,通过向下屏气等动作助力胎儿下降,医护人员密切监测胎心变化,确保胎儿宫内情况稳定。
5、胎儿娩出
随着产程推进,胎儿头部逐渐露出水面,医护人员轻柔协助控制胎儿娩出速度,避免胎儿过快娩出导致产道损伤等情况,待胎儿全身娩出后,尽快将胎儿抱离水面,进行呼吸道清理等初步处理。
此外,产妇在水中稍作休息后,由医护人员协助出池,转移至产后观察区域,继续监测生命体征、子宫收缩及阴道出血等情况,进行常规产后伤口检查等。同时需根据产妇个体差异,如高龄产妇、有妊娠合并症的孕妇等,加强产后监测及护理,确保产妇恢复良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