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外耳道炎的诊断包括病史采集(考虑年龄、生活方式、既往病史及过敏史等因素)、体格检查(观察耳部外观及外耳道窥镜检查)、实验室检查(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和特殊检查(听力检查、颞骨CT检查等),各检查需根据患者情况合理进行,儿童检查时要注意操作轻柔及相关特殊情况。
生活方式:询问患者是否有长期接触污水、频繁挖耳等情况,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工作或生活的人群,外耳道易滋生细菌等引发炎症。
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中耳炎病史,如有中耳炎病史且脓液未清理干净,易导致外耳道反复炎症刺激形成慢性外耳道炎。同时询问是否有过敏史,部分患者可能对外耳道用药等过敏而诱发或加重炎症。
体格检查
耳部外观检查:观察外耳道皮肤是否有充血、增厚、脱屑等情况,慢性外耳道炎患者外耳道皮肤多有不同程度的慢性充血,皮肤增厚,表面覆盖有痂皮或脱屑。儿童检查时需注意其配合度,可在家长协助下轻柔进行检查。
外耳道窥镜检查:通过耳窥镜更清晰地观察外耳道深部情况,可见外耳道狭窄,皮肤粗糙,有分泌物积聚,有时可见肉芽组织形成。对于儿童,操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外耳道黏膜。
实验室检查
分泌物涂片及培养:取外耳道分泌物进行涂片革兰染色,可初步判断是细菌、真菌还是其他病原体感染。进行分泌物培养可明确致病菌种类,以便针对性用药。例如真菌性外耳道炎时涂片可发现菌丝和孢子,培养可培养出相应真菌。对于儿童,采集分泌物时要注意无菌操作,避免污染。
特殊检查
听力检查:慢性外耳道炎若病变累及鼓膜,可能会影响听力,需进行听力检查,如纯音听阈测定等,了解听力损失情况。儿童进行听力检查时需根据其年龄选择合适的检查方法,如对于婴幼儿可采用行为测听等。
颞骨CT检查:当怀疑有外耳道骨质破坏等情况时,可进行颞骨CT检查,了解外耳道骨壁及周围组织情况。对于儿童,要考虑辐射剂量问题,严格掌握检查适应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