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峡炎表现为突发高热、咽部出现疱疹或溃疡及咽痛,最佳疗法包括一般治疗(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多饮水、进食易消化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物理降温等)和药物治疗(合并病毒或细菌感染时酌情用相应药物、局部用含片),儿童需密切关注体温精神状态防脱水等,孕妇用药需遵医嘱,老年人需加强护理促康复。
一、症状表现
1.发热:多为突发高热,体温通常在38℃~40℃,部分患儿体温波动明显,年龄较小患儿因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发热时更易出现惊厥,成人患者发热持续时间一般1~4天不等。
2.咽部疱疹或溃疡:口腔咽峡部可见散在灰白色疱疹,直径约1~2mm,周围绕有红晕,好发于扁桃体前柱,也可累及软腭、悬雍垂、扁桃体及舌部等,2~3日后疱疹破溃形成浅溃疡,表面覆盖淡黄色假膜,周围黏膜呈鲜红色。
3.咽痛:患者感咽部疼痛,吞咽时加重,儿童可表现为拒食、流涎,成人则因咽痛影响进食与日常交流。
二、最佳疗法
1.一般治疗:患者需注意休息,保持室内清洁通风,多饮水,进食易消化且富含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牛奶、粥类、果汁等),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加重咽部不适。发热患儿可采用物理降温(如温水擦浴、使用退热贴),体温超38.5℃且一般情况差时可考虑适当退热,但需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优先非药物干预。
2.药物治疗:咽峡炎疱疹多为自限性疾病,若合并病毒感染,酌情使用抗病毒药物(需遵医嘱),合并细菌感染时可根据情况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握指征)。局部可使用含片缓解咽痛,但儿童需注意避免误吸。
特殊人群提示
儿童:需密切关注体温变化及精神状态,若出现持续高热、精神萎靡、抽搐等应及时就医,护理时避免儿童因咽痛拒食导致脱水,加强口腔清洁。
孕妇:用药需谨慎,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避免自行用药影响胎儿。
老年人:因机体免疫力较低,恢复较慢,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保证营养摄入,促进康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