髌骨骨折钢丝内固定术后可能出现排异,局部有红肿、疼痛、渗出等症状,部分患者有低热等全身症状,儿童症状可能不典型,老年恢复相对慢,恢复期间要减少手术部位过度活动、保持清洁卫生。
疼痛:受伤部位或手术区域持续疼痛,且可能逐渐加重。机体的免疫反应会刺激周围神经末梢,导致疼痛感觉。不同患者对疼痛的耐受程度不同,但一般来说,排异引起的疼痛与骨折本身恢复阶段的疼痛有所不同,可能更为持续或有异常加重的情况。比如,原本骨折部位疼痛逐渐缓解,但出现排异后又再次出现较明显的疼痛,且活动时疼痛可能加剧。
渗出:手术切口可能出现渗液,渗液的性质可能为清亮或浑浊的液体。这是因为局部炎症反应导致血管通透性增加,血浆成分渗出。如果渗液较多,可能提示排异反应较为明显。例如,切口处有稀薄的液体不断渗出,或者渗出液逐渐变得浑浊,可能意味着存在排异引发的炎症刺激。
全身症状(相对少见但需关注)
发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低热,体温一般在37.5℃-38.5℃左右。这是机体对异物(钢丝)产生免疫反应后的全身性表现,免疫系统被激活,释放炎性介质,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而引起发热。但需要注意与伤口感染等其他情况导致的发热相鉴别,感染引起的发热可能伴有更高的体温,且可能有其他感染相关表现,如切口脓性分泌物等。
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免疫系统和身体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髌骨骨折钢丝排异时症状可能不太典型,但仍需密切观察局部是否有红肿、渗液等情况,因为儿童对疼痛的表达可能不够准确,更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仔细观察。对于老年患者,本身机体功能相对较弱,排异反应可能相对隐匿,但一旦出现相关症状,可能恢复相对较慢,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和处理。在生活方式方面,无论是哪个年龄段的患者,在骨折术后恢复期间,如果出现上述排异相关症状,都应减少手术部位的过度活动,避免加重局部刺激,影响恢复。同时,要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卫生,降低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