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人群易患外耳道炎,游泳爱好者因外耳道皮肤泡水易感染、频繁挖耳者因损伤皮肤易感染、有过敏体质者因接触过敏原易过敏引发、糖尿病患者因血糖高易被细菌感染、儿童因外耳道娇嫩等易出现问题,相应人群需采取如游泳戴耳塞等不同温馨提示来预防。
温馨提示:游泳时可佩戴专业的耳塞,游泳结束后应及时用干净的棉球擦干外耳道,保持耳道干燥清洁。
频繁挖耳者
具体情况:过度挖耳会损伤外耳道皮肤,破坏其正常的防御机制,使得细菌等容易侵入引发炎症。比如,有些人习惯用尖锐的工具频繁挖耳,不管是棉签还是自制的挖耳器具,都可能对外耳道皮肤造成微小创伤。
温馨提示:应避免频繁挖耳,若确实需要清理耳道,可使用医用的耳用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表面,动作要轻柔。
有过敏体质者
具体情况:过敏体质者对外界过敏原更为敏感,当外耳道接触到花粉、某些食物过敏原等物质时,容易引发过敏反应,进而导致外耳道炎。例如,在花粉传播季节,过敏体质者接触到空气中的花粉后,可能会出现外耳道的过敏炎症。
温馨提示:要尽量远离已知的过敏原,如在花粉季节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等防护用具。如果怀疑是过敏引起的外耳道不适,应及时就医明确过敏原。
糖尿病患者
具体情况: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水平较高,机体抵抗力相对较低,容易受到细菌感染,包括外耳道感染。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使得糖尿病患者发生外耳道炎的风险增加。
温馨提示: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保持血糖稳定,同时要注意保持外耳道清洁卫生,定期检查外耳道情况,一旦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儿童群体
具体情况:儿童的外耳道皮肤较为娇嫩,且好奇心强,容易出现外耳道进水、异物进入等情况,从而引发外耳道炎。比如,儿童在洗澡、游泳时耳道进水后未及时处理,或者将小物件塞入外耳道等。
温馨提示:家长要注意在儿童洗澡、游泳时保护其外耳道,避免进水,教育儿童不要将异物塞入耳道。若儿童出现耳部不适,应及时带其到正规医院就诊,避免自行盲目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