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耳道炎分为细菌感染性和真菌感染性,细菌感染性外耳道炎急性有耳痛等表现,慢性有外耳道发痒等表现;真菌感染性外耳道炎有外耳道奇痒等表现,实验室检查真菌学检查可取分泌物镜检或培养,细菌学检查可取分泌物涂片及培养+药敏,综合临床表现与实验室检查可准确判断外耳道炎是真菌还是细菌感染。
一、临床表现特点
细菌感染性外耳道炎:
急性者多有耳痛,逐渐加重,可伴灼热感,可流出少量脓性分泌物,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壁上可积聚分泌物,外耳道腔变窄,耳周淋巴结肿痛。
慢性者一般表现为外耳道发痒、少量渗出物,外耳道皮肤增厚、皲裂、脱屑,听力可稍有减退,检查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或增厚,或覆有痂皮,痂皮下有少量脓液或碎屑,有时揭去痂皮会出血,鼓膜可正常或轻度充血。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可能因表述不清而更易出现搔抓耳部等行为,需仔细观察其耳部相关表现。
真菌感染性外耳道炎:
常见症状为外耳道奇痒,多伴少量水样或豆渣样分泌物,有时会有阻塞感、耳鸣等。检查可见外耳道深部有白色、灰色、黄色或黑色的霉苔,呈膜状或块状,去除霉苔后,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肿胀,表面有少量渗血。不同性别在感染表现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可能有不同风险,比如长期处于潮湿环境、频繁游泳、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等人群易患真菌感染性外耳道炎。
二、实验室检查
真菌学检查:
取外耳道分泌物进行直接镜检,若见到菌丝或孢子,有助于真菌性外耳道炎的诊断。也可进行真菌培养,能明确致病真菌的种类,对诊断和后续治疗有指导意义。不同病史的患者,如既往有长期使用抗生素等情况的患者,更需重视真菌学检查,因为此类患者真菌感染风险相对较高。
细菌学检查:
取外耳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药敏试验。细菌涂片可初步观察到是否有细菌及细菌的形态等,细菌培养能确定致病菌种类,药敏试验则可明确该致病菌对哪种抗生素敏感,为细菌感染性外耳道炎的治疗提供依据。不同年龄患者在进行检查时需注意操作的轻柔程度等,比如儿童患者要避免因操作不当引起耳部不适加重等情况。
通过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能够较为准确地判断外耳道炎是真菌还是细菌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