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近端骨折的诊断包括病史与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史采集需问受伤机制,体格检查查肿胀、压痛等及神经血管情况;影像学检查有X线正侧位片可明骨折部位等,CT三维重建助复杂骨折细节显示,MRI评估软组织损伤,不同年龄患者检查有不同需考量。
一、病史与体格检查
1.病史采集:详细询问患者受伤机制,如是否有外伤暴力作用于腓骨近端部位,例如车祸、高处坠落或直接撞击等情况,了解受伤时的姿势和受力方向等信息,这有助于初步判断骨折的可能情况。不同年龄、性别患者受伤机制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多因低能量外伤导致,而成年人可能因高能量损伤常见;女性可能在一些日常活动中受伤的情况与男性有所差异。
2.体格检查:检查受伤部位是否有肿胀、压痛,观察是否有畸形、异常活动,触摸局部是否有骨擦感或骨擦音,同时要检查下肢的神经血管情况,包括足背动脉搏动、踝关节及足趾的感觉和运动功能等,因为腓骨近端骨折可能合并神经血管损伤,这对于全面评估病情至关重要。
二、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正侧位片:是诊断腓骨近端骨折最基本的影像学检查方法。通过正侧位X线片可以明确骨折的部位、骨折线的走向、骨折端的移位情况等。例如可以清晰看到腓骨近端是否有骨折线,骨折是横形、斜形还是粉碎性等,以及骨折端是轻度移位还是明显移位等。不同年龄患者的X线表现可能因骨骼发育情况等有所不同,儿童的骨骺等结构在X线片上有其特殊表现。
2.CT检查:
三维CT重建:对于一些复杂的腓骨近端骨折,X线检查可能难以清晰显示骨折的细节,此时CT检查尤其是三维CT重建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更精准地显示骨折碎片的数量、大小、移位方向以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比如能明确骨折端是否累及关节面等情况,这对于制定治疗方案非常关键。不同年龄患者进行CT检查时需要考虑辐射剂量等问题,儿童应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
3.MRI检查:
软组织情况评估:一般情况下腓骨近端骨折首选X线和CT检查,但如果需要评估骨折周围的软组织损伤情况,如是否有肌肉、韧带的损伤等,MRI检查有其优势。它可以清晰显示软组织的水肿、出血等情况。不过在儿童中,MRI检查相对较少作为首选,除非有特殊需要评估软组织情况时才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