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的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一般治疗有生活方式调整(避免睡前进食、肥胖者减重、戒烟限酒)和体位改变(睡眠时抬高床头);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物(PPI为主要药物,H2RA适用于轻至中度患者)和促胃肠动力药物(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特殊人群中儿童用药谨慎、老年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和不良反应、妊娠期优先非药物治疗且谨慎用安全药物。
一、一般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对于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均需注意避免睡前2-3小时进食,餐后不宜立即平卧。肥胖患者应减轻体重,因为肥胖可能增加腹压,促进胃酸反流加重食管炎。有吸烟、饮酒习惯的患者需戒烟限酒,烟草中的尼古丁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乙醇可刺激胃酸分泌。
体位改变:睡眠时可将床头抬高15-20cm,利用重力作用减少夜间反流,这对各年龄段患者均适用,尤其适用于夜间反流症状明显者。
二、药物治疗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PPI)是治疗慢性食管炎的主要药物,通过抑制胃壁细胞H+-K+-ATP酶来减少胃酸分泌,如埃索美拉唑等,可有效缓解症状、愈合食管黏膜糜烂及溃疡。H2受体拮抗剂(H2RA)如雷尼替丁等,适用于轻至中度症状患者,可抑制基础胃酸分泌,但抑酸作用较PPI弱。
促胃肠动力药物:如多潘立酮等,可增加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促进胃排空,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适用于伴有胃排空延迟的患者,不同年龄患者使用时需注意药物禁忌及可能的不良反应。
三、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食管炎相对少见,多与先天性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异常等有关。用药需格外谨慎,优先选择非药物干预,如调整喂养方式,少量多餐,避免进食刺激性食物。若需用药,应选用儿童适用剂型,严格遵循儿童用药剂量标准,密切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食管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用药时需注意药物相互作用。如合并心血管疾病服用抗凝药物者,使用抑酸药物时需考虑对胃肠道黏膜的影响及可能的出血风险等。同时,老年患者对药物不良反应耐受性差,需更密切监测。
妊娠期患者:妊娠期慢性食管炎患者用药需权衡利弊,优先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治疗方法。非药物治疗如体位调整等为首选,药物治疗时应选择相对安全的药物,如必要时可短期使用不影响胎儿的抑酸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