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的诊断需从病史和症状询问(了解现病史、既往史)、体格检查(监测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凝血功能检查)、内镜检查(胃镜检查)、影像学检查(血管造影、CT血管成像)等方面进行,不同年龄人群表现有差异,各检查有其特点及适用情况。
一、病史和症状询问
1.现病史:详细了解患者近期是否有上腹部疼痛病史,疼痛的性质、规律,此次出血的具体情况,如出血的量、颜色(呕血多为鲜红色或咖啡样,便血多为黑色柏油样便)、发生时间等。不同年龄人群表现可能不同,儿童患者可能因表达不清需结合家长提供的详细情况,老年人可能基础疾病多,出血表现可能不典型。
2.既往史:询问患者既往是否有胃十二指肠溃疡病史、类似出血史、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可能导致胃十二指肠黏膜损伤的药物史。有溃疡病史者再次出血风险相对较高,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人群胃十二指肠黏膜受损伤概率增加。
二、体格检查
1.生命体征: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等。出血较多时可出现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表现,不同年龄人群对休克的耐受不同,儿童代偿能力相对较弱,老年人可能基础心功能等情况影响对休克的反应。
2.腹部体征:一般可出现上腹部轻压痛,若有穿孔等并发症时可有腹膜刺激征,但需谨慎操作,避免加重患者不适。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等指标会降低,反映出血导致的贫血情况。不同年龄人群正常血常规值范围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血常规指标会随年龄变化,老年人可能有基础血液系统疾病影响血常规表现。
2.凝血功能检查:了解患者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排除因凝血障碍导致的出血情况。
四、内镜检查
1.胃镜检查:是诊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大出血最准确的方法,可以直接观察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有无活动性出血等情况。在出血期间也可进行,能明确出血原因并可同时进行止血治疗,但对于儿童患者要选择合适口径的胃镜,注意操作轻柔,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损伤。
五、影像学检查
1.血管造影:对于内镜检查未能明确出血部位且出血速度较快(每分钟大于0.5ml)时可考虑血管造影,通过注入造影剂观察血管有无异常,从而发现出血部位,但该检查有一定创伤性。
2.CT血管成像(CTA):相对血管造影创伤较小,可初步了解血管情况及出血部位,但准确性可能稍逊于传统血管造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