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糜烂性胃炎可引发多种症状,包括上腹部不适,疼痛性质多样,有恶心、呕吐现象,严重时可出现呕血与黑便,还会有消化不良症状,不同年龄、性别人群表现有差异,生活方式不健康及有既往胃部疾病史者更易出现相关症状,老年患者出现呕血黑便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
1.上腹部不适
急性糜烂性胃炎患者常出现上腹部隐痛、胀痛等不适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能与胃黏膜糜烂、炎症刺激胃壁神经有关。不同年龄人群感受可能略有差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等,而成人则能明确表述为上腹部的异样感觉。生活方式方面,长期熬夜、饮食不规律的人群可能更易出现这种上腹部不适,有既往胃部疾病史的人复发时也常先表现为上腹部不适。
2.腹痛
部分患者会有较为明显的腹痛,疼痛性质多样,可为钝痛、绞痛等。其机制是胃黏膜糜烂导致局部炎症反应,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疼痛。对于女性患者,在生理期等特殊时期,可能因身体整体状态影响,腹痛感受可能与平时有所不同。年龄较小的儿童可能无法准确表达腹痛位置和性质,需通过观察其行为表现来判断,如频繁哭闹、拒食等。
3.恶心、呕吐
由于胃黏膜糜烂影响胃的正常消化功能,刺激胃肠道,可引发恶心、呕吐症状。呕吐物可为胃内容物,严重时可能含有少量血丝,这是因为糜烂的胃黏膜可能有少量出血。不同年龄人群呕吐表现有差异,儿童呕吐可能较为频繁,且易出现脱水等情况,需要特别关注其液体摄入情况。生活方式不健康,如大量饮酒后,更易诱发恶心、呕吐症状,有过急性胃炎病史的人再次发病时也常伴随恶心、呕吐。
4.呕血与黑便
当胃黏膜糜烂较严重,损伤到小血管时,可出现呕血,呕吐物可为鲜血或暗红色血性物质;若出血量较少,血液在肠道内经过消化,红细胞被破坏,血红蛋白与肠道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大便呈黑色,即黑便。这种情况在有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诱因的人群中更易发生。对于老年患者,由于机体代偿能力相对较弱,出现呕血和黑便时病情变化可能较快,需要密切监测生命体征等情况。
5.消化不良症状
患者可表现出消化不良,如食欲减退、饱胀感等。胃黏膜的糜烂影响了胃的正常消化蠕动功能,导致食物在胃内排空延迟。不同性别患者在这方面可能无明显差异,但生活方式不良的人群,如长期高热量、高脂肪饮食且缺乏运动的人,消化不良症状可能更明显。有慢性胃部疾病病史的人,急性糜烂性胃炎发作时消化不良症状会更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