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转氨酶高的原因包括生理性和病理性因素。生理性因素有孕期代谢变化和激素影响;病理性因素包括病毒性肝炎(乙型、丙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其他肝脏疾病(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心脏疾病(急性右心衰竭)、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孕妇发现转氨酶高应及时就医检查,明确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处理,同时注意休息、合理饮食、定期复查。
激素影响:孕期体内激素水平大幅改变,雌激素等激素分泌增加,可能对肝脏的代谢功能产生一定影响,进而引起转氨酶升高。这种情况在正常妊娠中较为常见,随着孕期进展,激素水平逐渐相对稳定后,转氨酶有可能恢复正常。
病理性因素
病毒性肝炎:
乙型肝炎:孕妇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病毒在体内复制,会损害肝细胞,导致转氨酶升高。乙型肝炎病毒可通过母婴传播,如果孕妇是乙肝患者且病毒载量较高,需要在孕期进行监测和必要的阻断措施。
丙型肝炎:孕妇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同样会引起肝细胞炎症损伤,造成转氨酶升高。丙型肝炎病毒感染也可能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评估和处理。
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多发生在妊娠中晚期,主要表现为皮肤瘙痒和转氨酶升高。其发病机制与雌激素水平升高、遗传因素等有关。这种疾病会增加胎儿早产、胎儿窘迫等不良妊娠结局的风险,需要密切监测孕妇肝功能和胆汁酸水平等指标。
其他肝脏疾病:如自身免疫性肝炎、药物性肝损伤等也可能导致孕妇转氨酶升高。自身免疫性肝炎是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攻击肝脏细胞引起的,药物性肝损伤则是孕妇在孕期不合理使用药物,药物对肝脏产生毒性作用所致。例如某些抗生素、抗癫痫药等可能会引起药物性肝损伤导致转氨酶升高。
心脏疾病:如急性右心衰竭等心脏疾病,可导致肝脏淤血,影响肝脏的血液供应和代谢功能,进而引起转氨酶升高。孕妇出现心脏疾病相关症状,如呼吸困难、下肢水肿等时,需要考虑到心脏疾病导致转氨酶升高的可能。
胆道疾病:胆囊炎、胆石症等胆道疾病也可能引起孕妇转氨酶升高。胆道疾病发作时,胆道梗阻等情况会影响胆汁的排泄,进而波及肝脏功能,导致转氨酶异常。例如胆囊炎发作时,炎症刺激可能导致肝细胞受损,引起转氨酶升高。
孕妇发现转氨酶高时,应及时就医,进行详细的检查,包括肝炎病毒标志物检测、肝功能全套、肝脏超声等相关检查,以明确转氨酶升高的具体原因,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相应的处理。同时,孕妇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合理的饮食,避免食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食物和药物,定期复查肝功能等指标,密切关注自身和胎儿的状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