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真菌感染疾病,常见病因有长期用抗生素滴耳液、游泳后外耳道积水、糖尿病血糖控制不佳等,临床表现为剧烈瘙痒、外耳道不适等,诊断靠耳镜和真菌学检查,治疗需清洁外耳道并使用抗真菌药物,预防要保持外耳道干燥、合理用抗生素、增强机体免疫力。
一、真菌外耳道炎的定义与常见病因
真菌外耳道炎是外耳道皮肤的真菌感染性疾病,常见病因包括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游泳后外耳道积水、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等。糖尿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下降且高血糖环境利于真菌生长,更容易罹患真菌外耳道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如频繁游泳且未及时将外耳道水分擦干,也为真菌滋生创造了条件。
二、真菌外耳道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表现为外耳道瘙痒,多为剧烈瘙痒,有时奇痒难忍;可伴有外耳道不适、闷胀感,部分患者会出现外耳道分泌物,分泌物一般呈白色或黄色,呈粉末状或水样。儿童患者可能因无法准确表达瘙痒而表现出频繁抓耳等行为。
三、真菌外耳道炎的诊断方法
1.耳镜检查:通过耳镜可观察外耳道内情况,可见外耳道皮肤充血,有白色、灰色或黄色的真菌菌丝、孢子等。对于儿童患者,检查时需更加轻柔,避免引起患儿不适和损伤外耳道。
2.真菌学检查:取外耳道分泌物进行涂片镜检或培养,若发现真菌菌丝或孢子即可明确诊断。
四、真菌外耳道炎的治疗措施
1.清洁外耳道:首先要清洁外耳道,去除外耳道内的痂皮、分泌物等。可以用3%过氧化氢溶液清洗外耳道,将外耳道内的污垢等清洗干净,为后续治疗创造良好条件。对于儿童患者,清洗时要注意力度和角度,防止损伤儿童娇嫩的外耳道黏膜。
2.抗真菌药物治疗:根据真菌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常用的局部抗真菌药物有克霉唑溶液、咪康唑乳膏等。使用时要将药物均匀涂抹或滴入外耳道内。儿童患者使用抗真菌药物时,要选择儿童适用的剂型,并严格按照外耳道的生理结构特点进行用药操作,避免药物进入中耳引起不适。
五、真菌外耳道炎的预防要点
1.保持外耳道干燥:游泳或洗澡后,及时用干净的棉签将外耳道内的水分擦干,尤其是儿童,洗澡后更要注意外耳道干燥。平时也应尽量避免外耳道长时间处于潮湿环境中。
2.合理使用抗生素:避免长期无指征使用抗生素滴耳液,必须使用时要严格遵循医嘱。糖尿病患者要积极控制血糖,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以降低真菌外耳道炎的发生风险。儿童患者由于身体机能尚未发育完全,更要谨慎使用可能影响外耳道菌群平衡的药物。
3.增强机体免疫力: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免疫力。对于儿童来说,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降低患病几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