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需从多方面进行护理,包括密切关注伤口情况、监测生命体征、合理安排休息与活动、注重饮食营养、观察恶露和排尿情况以及做好心理调适,任何异常情况都要及时就医或采取相应措施。
生命体征监测
术后要注意监测体温、血压、脉搏、呼吸等生命体征。正常情况下,术后体温可能会有轻度升高,一般不超过38.5℃,若体温持续升高或过高,需警惕感染等情况。血压、脉搏、呼吸等也需密切关注,如有异常波动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对于有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等的产妇,术后生命体征的监测更为重要,要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血压等波动情况。
休息与活动
术后产妇需要充足的休息,但也不宜长时间卧床不动。术后早期可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翻身、四肢活动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随着身体恢复,可逐渐增加活动量,如术后2-3天可在床边适当坐立、短时间行走等,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长时间站立。对于高龄产妇等身体恢复相对较慢的人群,休息与活动的安排要更加谨慎,根据自身恢复情况逐步增加活动量。
饮食营养
术后饮食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术后6小时内一般需禁食禁水,6小时后可适量饮用温水,若无不适可进食少量流质食物,如米汤等,然后逐渐过渡到半流质饮食、普通饮食。饮食要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以促进身体恢复和伤口愈合。蛋白质有助于伤口修复,可适当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有利于身体的整体恢复,可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于有妊娠糖尿病等特殊情况的产妇,饮食要根据血糖情况进行调整,控制糖分摄入等。
恶露观察
要注意观察恶露的量、颜色和气味。正常恶露有血腥味,但无臭味,产后恶露一般会经历血性恶露、浆液性恶露、白色恶露三个阶段,持续4-6周。若恶露量增多、颜色异常(如变为鲜红色)、有臭味等,可能提示子宫复旧不全、宫腔内残留等情况,需及时就医。对于剖宫产术后子宫恢复可能相对缓慢的产妇,更要密切观察恶露情况,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
排尿情况
术后要注意及时排尿,一般术后4-6小时内应自行排尿。若排尿困难,可采取一些促进排尿的措施,如听流水声、温水冲洗会阴等。长时间不能自行排尿可能导致尿潴留,增加感染风险。对于产后身体较为虚弱、精神紧张等可能影响排尿的产妇,要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协助其顺利排尿。
心理调适
剖宫产术后产妇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变化,如担心伤口恢复、宝宝健康等。家人要给予产妇足够的关心和心理支持,帮助其缓解焦虑、紧张等情绪。产妇自身也要学会调整心态,积极面对产后的身体变化和生活调整。对于有产后抑郁倾向的产妇,要更加关注其心理状态,必要时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