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流性食管炎有烧心、反流、胸痛等典型症状。烧心表现为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各年龄段均可发生,肥胖、进食特定食物、有食管裂孔疝病史者易出现;反流是胃内容物涌入咽部或口腔,儿童、不同性别患者表现有差异,饱食平卧、吸烟、有胃排空延迟病史者易加重;胸痛在胸骨后,可放射,中老年需与心绞痛鉴别,儿童较少见,男性要防心脏疾病混淆,女性要排乳腺疾病,剧烈运动、有冠心病或反流性食管炎病史者易影响。
表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感,常由胸骨下段向上延伸,多在餐后1小时出现,卧位、弯腰或腹压增高时可加重。
年龄因素:各年龄段均可发生,儿童患者可能表述不清,但可能会出现哭闹、拒食等表现,与成人烧心感觉不同但本质是食管受刺激后的不适反应。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不同性别患者对烧心的主观感受可能因个体差异有别。
生活方式:肥胖者由于腹压高更易出现烧心症状;进食过多高脂肪、巧克力、咖啡等食物后也易诱发,因为这些食物可降低食管下括约肌压力。
病史影响:有食管裂孔疝等基础病史的患者更易出现烧心,因为食管裂孔疝会导致下食管括约肌结构受损,压力降低,从而易发生反流引发烧心。
反流
表现:胃内容物在无恶心和不用力的情况下涌入咽部或口腔的感觉,含酸味或仅为酸水时称反酸。
年龄因素:儿童反流可能表现为吐奶、溢奶加重,婴儿由于食管下括约肌发育不完善相对更易出现反流情况,随着年龄增长食管功能逐渐完善反流情况可能改善,但如存在先天性食管发育异常等情况则会持续存在。
性别因素:无明显性别差异,不同性别患者反流表现相似,但个体对反流导致的不适耐受程度可能不同。
生活方式:饱食后立即平卧、吸烟等会加重反流,吸烟可使食管下括约肌压力降低,加重反流风险。
病史影响:有胃排空延迟病史的患者,胃内容物潴留时间长,更易发生反流,比如糖尿病患者可能因自主神经病变导致胃排空延迟,进而增加反流性食管炎发生反流的几率。
胸痛
表现:疼痛部位在胸骨后,可放射至心前区、后背、肩部、颈部、耳后,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烧灼痛,有时很像心绞痛。
年龄因素:中老年患者需注意与心绞痛鉴别,儿童较少出现胸痛表现,若儿童出现胸痛需考虑是否有特殊病因导致的反流刺激食管引起胸痛。
性别因素:一般无明显性别差异,但男性在出现胸痛时可能因更关注心脏方面疾病而需更多鉴别诊断,女性患者也需排除乳腺等其他疾病导致的胸痛后考虑反流性食管炎因素。
生活方式:剧烈运动后可能诱发胸痛加重,因为运动可能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等。
病史影响:有冠心病病史的患者出现胸痛时更易混淆,需通过心电图等检查鉴别,而本身有反流性食管炎病史的患者胸痛可能与反流刺激食管神经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