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损伤常见多种症状,全身症状有乏力、发热;消化道症状包括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黄疸相关症状有皮肤巩膜黄染;腹部症状表现为肝区疼痛;还有出血倾向、肝脾肿大等,不同人群表现各有特点。
乏力:肝损伤时,患者常感到全身疲倦、没力气,这是因为肝脏功能受损,身体的代谢等功能受到影响,能量产生不足。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可能出现这种情况,儿童可能表现为活动量明显减少,成人则会感觉工作、日常活动都力不从心。
发热:部分肝损伤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症状,一般为低热,体温多在37.5℃-38.5℃之间。这是由于肝脏受损后,机体的免疫反应被激活,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比如病毒性肝炎引起的肝损伤,病毒感染会引发身体的炎症反应,进而导致发热。
消化道症状
食欲不振:患者会出现不想吃饭的情况,这是因为肝脏是消化腺之一,肝损伤影响了胆汁的分泌和排泄,而胆汁对脂肪的消化吸收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肝脏代谢功能异常也会影响胃肠道的消化功能,从而导致食欲不振。儿童可能表现为对平时喜欢的食物兴趣降低,成人则是饮食量明显减少。
恶心、呕吐:肝损伤时,胃肠道可能出现淤血、水肿等情况,影响胃肠的正常蠕动和消化功能,同时肝脏功能异常导致体内代谢产物堆积,刺激胃肠道,引起恶心、呕吐。例如药物性肝损伤的患者,在用药后可能很快出现恶心、呕吐的症状。
黄疸相关症状
皮肤、巩膜黄染:当肝损伤导致胆红素代谢障碍时,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升高,就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染。黄疸较轻时,可能只是皮肤微微发黄,巩膜轻度黄染;严重时,皮肤会呈现明显的黄色,甚至尿液也会变黄。新生儿如果出现肝损伤导致的黄疸,需要特别关注,因为新生儿的肝脏代谢功能尚未完全成熟,黄疸可能会对其神经系统等造成影响。
腹部症状
肝区疼痛:肝区一般在右上腹,肝损伤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肝区隐痛、胀痛或钝痛等。这是因为肝脏包膜受到牵拉,或者炎症刺激周围组织引起的。不同年龄、性别的患者,对疼痛的感受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但都会感觉到右上腹的不适。比如成年人可能会明确指出右上腹有疼痛的感觉,儿童可能会用哭闹等方式表达腹部的不适。
其他症状
出血倾向:肝损伤影响肝脏合成凝血因子的功能,导致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可能出现鼻出血、牙龈出血等症状。在老年人中,由于本身凝血功能可能就相对较弱,肝损伤引起的出血倾向可能会更明显;儿童如果出现肝损伤导致的出血倾向,需要及时就医检查,因为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肝脾肿大:某些原因引起的肝损伤可能会导致肝脏和脾脏肿大。通过体检或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肝脏和脾脏的体积增大。对于儿童来说,肝脾肿大可能会影响其腹部的正常结构和功能,需要进一步明确病因进行针对性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