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骨化性纤维瘤症状多样,部分无症状,体检时偶然发现;有局部症状,包括隐痛或酸痛等疼痛、局部轻微肿胀及负重长骨部位病变导致的功能障碍;还可能因轻微外力发生病理性骨折,出现相应剧烈疼痛、肿胀明显、活动受限等表现。
一、无症状表现
部分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往往是在因其他疾病进行X线等影像学检查时偶然发现病变。这种情况在体检或者因其他unrelated病症就医检查时被发现,常见于青少年群体,可能与青少年骨骼发育过程中偶然出现的局部骨质病变有关。
二、局部症状
1.疼痛
疼痛特点:一般为隐痛或者轻度酸痛,在活动后可能会有所加重。例如,青少年患者在进行较多的体育活动后,病变部位所在的肢体可能会出现疼痛不适。疼痛程度个体差异较大,有些患者疼痛较轻微,不影响日常活动;而有些患者疼痛相对明显,可能会影响肢体的活动。这与肿瘤对周围骨组织的刺激以及病变部位承受的应力有关,病变部位骨质结构受到破坏,在活动时受力容易引起不适。
疼痛部位:与肿瘤发生的部位相关,好发于长管状骨的干骺端,常见于下肢的胫骨、股骨,上肢的肱骨等部位。比如发生在胫骨近端干骺端的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可能会感到小腿部位的疼痛。
2.局部肿胀
部分患者病变部位会出现局部肿胀,这是因为肿瘤占据了骨的部分空间,导致局部骨质膨隆。肿胀一般不明显,可能在触摸时能感觉到病变部位的骨质有隆起。在儿童和青少年中,由于骨骼仍在发育,局部骨质的改变可能相对更容易被察觉,但肿胀程度通常较轻,与肿瘤的大小和生长速度有关。如果肿瘤生长较快,局部肿胀可能会相对明显一些。
3.功能障碍
当非骨化性纤维瘤发生在负重的长骨部位时,可能会影响肢体的功能。例如发生在股骨远端干骺端的病变,可能会导致患者行走时出现跛行等功能障碍表现。这是因为病变破坏了骨的正常结构和强度,肢体在负重活动时受到影响,为了避免疼痛和进一步损伤,患者会不自觉地改变肢体的活动方式,从而出现功能障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跑跳等活动,因为病变部位的不适会限制其肢体的正常运动。
三、特殊情况
1.病理性骨折
非骨化性纤维瘤患者在受到轻微外力时可能发生病理性骨折。例如青少年在日常活动中,如轻微的碰撞、摔倒等情况下,就可能导致病变部位的骨发生骨折。骨折后患者会出现局部疼痛加剧、肿胀明显、肢体活动受限等表现,骨折部位的症状会非常突出,与单纯的非骨化性纤维瘤症状不同,此时需要及时进行影像学检查来明确是否发生了骨折以及骨折与原发病变的关系。儿童发生病理性骨折时,由于其骨骼的生长特性,骨折后的恢复情况可能与成人有所不同,但也需要遵循骨折的一般处理原则,同时考虑原发病变对骨折愈合等的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