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否需做胃镜需综合多方面情况判断,有报警症状、消化性溃疡患者、计划进行根除治疗前一般需做胃镜;无明显不适且无高危因素的单纯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可不做胃镜,最终由医生据患者具体表现、病史等综合判断来制定诊疗方案。
一、需做胃镜的情况
1.有报警症状时:若患者出现不明原因的消瘦、呕血、黑便、吞咽困难、持续腹痛等报警症状,此时做胃镜检查很有必要。通过胃镜可以直接观察食管、胃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能发现是否存在溃疡、肿瘤等病变,有助于明确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病变的严重程度及性质。例如,有黑便症状时,胃镜能查看是否是胃部溃疡等导致的出血病变,并同时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如胃镜下取组织做快速尿素酶试验等)。对于不同年龄人群,比如老年患者出现报警症状更应及时胃镜检查,因为老年人群患胃部肿瘤等疾病的风险相对较高;女性患者出现相关报警症状也不能忽视,需通过胃镜排查病变。
2.消化性溃疡患者:无论是胃溃疡还是十二指肠溃疡患者,都建议进行胃镜检查。一方面可以明确溃疡的部位、大小、形态等,另一方面能同时检测幽门螺杆菌,因为幽门螺杆菌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复发等密切相关。比如十二指肠溃疡患者,胃镜下不仅能看到溃疡病灶,还可进行幽门螺杆菌检测,若阳性则需进行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来促进溃疡愈合及预防复发。不同生活方式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消化性溃疡患者,更需通过胃镜明确病情并处理幽门螺杆菌感染。
3.计划进行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有时为了全面评估胃部情况,在开始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也会建议做胃镜。特别是对于一些病情复杂或需要进一步明确胃部基础状况的患者,胃镜能提供更详细的胃部黏膜信息,比如是否存在萎缩性胃炎、肠化生等情况,这些情况对后续治疗方案的制定及预后评估有一定指导意义。有既往胃部病史的患者,如曾经有过胃部手术史等,在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前做胃镜更有必要,能了解术后胃部的具体状况。
二、可不做胃镜的情况
1.无明显不适且无高危因素的单纯幽门螺杆菌携带者:如果患者没有任何消化不良等不适症状,且不存在上述需要做胃镜的报警症状、消化性溃疡等情况,一般可以先不做胃镜。但需要进行幽门螺杆菌的检测及评估是否需要进行根除治疗。对于年轻、生活方式相对健康、无明显病史的单纯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可以先通过碳-13或碳-14尿素呼气试验等非侵入性方法检测幽门螺杆菌,若检测阳性且无特殊情况,可在医生评估后考虑是否进行根除治疗,暂不急于做胃镜。不过仍需定期关注自身状况,如有不适及时就医。不同性别方面,一般无特殊差异,但女性在孕期等特殊时期需谨慎评估是否进行胃镜检查。
总之,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是否需要做胃镜要由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临床表现、病史等多方面因素综合判断,以制定合适的诊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