疱疹性病毒属疱疹病毒科为具包膜双链DNA病毒分多属,单纯疱疹病毒1型引口唇等原发感染可潜伏神经节复发,2型性接触传播致生殖器疱疹可致新生儿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起水痘、潜伏神经节免疫低时激活致带状疱疹,EB病毒经唾液传播致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且与恶性肿瘤相关,巨细胞病毒经多种途径传播,先天性感染致胎儿异常后天免疫低下者多系统受累,儿童水痘需隔离防护、EB病毒感染需关注休息对症,孕妇巨细胞病毒可胎盘传播、HSV-2复发增新生儿感染风险需管理,免疫低下人群易现严重播散性感染需维护免疫力监测病毒。
疱疹性病毒属于疱疹病毒科(Herpesviridae),是一类具有包膜的双链DNA病毒,根据病毒特性和基因结构等可分为多个属,常见的包括单纯疱疹病毒属(如单纯疱疹病毒1型、2型)、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属(如水痘-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属(如EB病毒)、巨细胞病毒属(如巨细胞病毒)等。
一、单纯疱疹病毒
1型单纯疱疹病毒(HSV-1):多引起口唇、面部等部位的原发性感染,常表现为口唇部位群集性水疱,可通过密切接触(如接吻)传播,原发感染后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复发。
2型单纯疱疹病毒(HSV-2):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多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疱疹,原发感染后同样可潜伏于骶神经节,复发时症状相对原发较轻,但可导致新生儿感染等严重后果。
二、水痘-带状疱疹病毒
初次感染时引起水痘,多见于儿童,临床表现为发热、全身斑疹、丘疹、水疱等,皮疹呈向心性分布。病毒感染后可长期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或颅神经的感觉神经节内,当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病毒被激活,沿神经纤维移至皮肤,引起带状疱疹,表现为单侧沿神经分布的簇集性水疱伴神经痛。
三、EB病毒
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常见于儿童及青少年感染,可引起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临床表现为发热、咽痛、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等,外周血中淋巴细胞增多并出现异型淋巴细胞。此外,EB病毒与鼻咽癌、Burkitt淋巴瘤等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
四、巨细胞病毒
传播途径包括母婴传播(宫内感染、产道感染、产后感染)、密切接触传播、输血等。先天性感染巨细胞病毒可导致胎儿发育异常,如小头畸形、智力低下等;后天感染多为隐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可出现肺炎、肝炎等多系统受累表现。
不同人群特点及影响
儿童: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易引发水痘,需注意隔离防护;EB病毒感染在儿童中可导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应关注休息与对症支持。
孕妇:感染巨细胞病毒可能通过胎盘传播给胎儿,需加强产前监测;HSV-2感染在孕期复发可能增加新生儿感染风险,需在产科医生指导下管理。
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艾滋病患者、器官移植受者等,易发生疱疹性病毒的严重、播散性感染,需格外注意免疫力维护及病毒监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