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冻结肩、五十肩,是肩关节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特异性炎症,50岁左右好发,女性略多,因软组织退变、慢性损伤等致疼痛、活动受限,X线早期无异常,病程长可见骨质疏松等,早期保守治疗,后期粘连严重可手术;肩袖损伤由肩袖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所致,各年龄段可发病,外伤或退变引发,有疼痛、无力等表现,X线价值有限,MRI可诊断,轻度可保守,中重度或无效需手术,不同人群康复有差异。
肩袖损伤: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附着于肱骨大结节和小结节周围。肩袖损伤多因外伤(如跌倒时上肢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突然内收)或肩袖组织退变致肌腱部分或完全断裂。各年龄段均可发病,重体力劳动者、运动员等因肩部活动多,相对更易发生,有肩部既往损伤病史者再发肩袖损伤风险增加。
临床表现
肩周炎:主要表现为肩关节疼痛,起初为阵发性隐痛,逐渐发展为持续性疼痛,可放射至颈部、上肢,疼痛在夜间尤为明显。肩关节活动受限是其突出症状,外展、外旋、内旋等动作均受限,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严重时日常生活如梳头、洗脸、穿衣等动作难以完成。病程较长,有自愈倾向,但病程可持续数月甚至数年。
肩袖损伤:疼痛是常见症状,多为肩部外侧疼痛,上肢外展、上举时疼痛加重,部分患者可出现夜间痛。肩关节无力也是重要表现,尤其是上肢外展时力量明显减弱,影响肩部的正常功能活动,如提重物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肩部肿胀,尤其在急性损伤时。
影像学检查
肩周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病程较长者可见肩关节骨质疏松、大结节或小结节边缘有骨质增生等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可显示肩关节囊增厚、肩关节腔积液等,但肩袖结构一般无明显异常。
肩袖损伤:X线检查可发现肱骨大结节处有骨质增生、硬化或囊性变等,但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有限;MRI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影像学检查方法,能清晰显示肩袖肌腱的损伤部位、程度(部分撕裂或完全撕裂)及有无肩关节腔积液等情况。
治疗原则
肩周炎: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制动、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药物治疗(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等)、功能锻炼(主动或被动的肩关节活动锻炼,如爬墙运动等)。后期若肩关节粘连严重,经保守治疗无效,可考虑手术松解。不同年龄患者康复锻炼强度和方式需适当调整,老年人康复速度相对较慢,需更耐心坚持锻炼;中青年患者可适当加大锻炼力度。
肩袖损伤:轻度肩袖损伤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肩关节支具固定、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对于中重度肩袖损伤或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修复肩袖肌腱。运动员等对肩部功能要求高的人群,手术治疗后康复训练需更科学、系统,以尽快恢复肩部运动功能;老年患者手术风险相对较高,术前需充分评估全身状况,术后康复要注意避免过度活动,防止再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