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通过骨密度测定、观察X光片影像学表现及结合临床症状来区别骨质疏松,骨密度测定中双能X线吸收法是金标准,有相应诊断标准;X光片上可见骨皮质变薄模糊、骨小梁减少变细、椎体双凹变形等;临床症状有腰背部疼痛及易发生脆性骨折等,这些可辅助区别骨质疏松。
一、通过骨密度测定区别骨质疏松
骨密度是诊断骨质疏松的重要指标。双能X线吸收法(DXA)是目前国际公认的骨质疏松症诊断的金标准。测定部位通常为腰椎、髋部等。诊断标准为:T值≥-1.0为正常;-2.5<T值<-1.0为骨量减少;T值≤-2.5为骨质疏松;伴有脆性骨折则为严重骨质疏松。不同年龄、性别人群的骨密度正常参考值不同,例如年轻女性的骨密度正常范围与老年女性有差异,随着年龄增长,尤其是绝经后女性,骨密度会逐渐下降,更容易出现骨质疏松相关改变。
二、观察X光片的影像学表现区别骨质疏松
1.骨皮质改变
正常情况下,骨皮质边缘清晰、厚度均匀。在骨质疏松时,骨皮质会变薄,边缘变得相对模糊。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骨量减少,骨的微观结构破坏,使得骨皮质的厚度和完整性受到影响。对于不同年龄人群,儿童时期骨皮质处于不断发育完善阶段,若发生骨质疏松会有其特殊的影像学表现;老年人骨皮质本身随着年龄增长就有自然变薄趋势,但骨质疏松会进一步加重这种变薄程度。
2.骨小梁改变
正常骨小梁排列整齐、密集。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数量减少、变细,甚至部分骨小梁消失。在X光片上表现为骨小梁稀疏,骨纹理变细、模糊。不同性别在骨质疏松时骨小梁改变有一定差异,男性和女性的骨小梁结构和代谢特点不同,女性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等因素,骨小梁丢失速度可能更快。
3.椎体改变
椎体在X光片上可表现为双凹变形,也就是所谓的鱼尾椎。这是因为骨质疏松导致椎体承受压力能力下降,椎体骨量减少,在重力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变形。对于老年人,尤其是有长期骨质疏松病史的老年人,椎体压缩骨折较为常见,在X光片上可看到椎体高度变矮、形态不规则等改变。不同年龄的人群,椎体对骨质疏松的反应不同,儿童椎体发生骨质疏松相对少见,而老年人椎体骨质疏松引发的变形和骨折更为多见。
三、结合临床症状辅助区别
虽然X光片本身主要依靠影像学表现,但结合临床症状可以辅助判断。骨质疏松患者常伴有腰背部疼痛,疼痛可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日间疼痛轻,夜间和清晨醒来时加重。不同年龄人群疼痛表现可能有差异,儿童骨质疏松引起疼痛相对较少见,多与先天发育或某些疾病导致骨代谢异常有关;老年人骨质疏松疼痛较为常见,且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影响日常活动,如行走、弯腰等动作会因疼痛受限。此外,骨质疏松患者还容易发生脆性骨折,即使轻微外力也可能导致骨折,如咳嗽、翻身等动作后发生椎体骨折或髋部骨折等,通过询问患者是否有这些容易骨折的情况,也能辅助在X光片上判断是否存在骨质疏松相关改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