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是由牙齿疾病引发鼻窦炎症,上颌磨牙病变易累及上颌窦,病因与牙齿病变累及、解剖因素相关,临床表现有鼻部、牙痛口腔及面部症状,诊断靠影像学和口腔检查,治疗需治牙齿病灶并辅助治鼻窦炎症,预防要保持口腔卫生。
病因机制
牙齿病变累及:上颌磨牙的牙根尖周感染是常见原因,细菌可通过牙根尖周的病灶,穿过牙槽骨进入上颌窦,引起上颌窦黏膜的炎症反应。牙周炎时,牙周袋内的细菌及其毒素也可通过窦底黏膜等途径累及鼻窦。
解剖因素影响:上颌窦底壁与上颌磨牙牙根距离较近,这一解剖特点使得牙齿病变更容易影响到鼻窦。儿童时期上颌窦发育尚不完全,但随着年龄增长,上颌磨牙的发育可能与上颌窦底壁关系逐渐密切,成年后这种解剖关系相对固定,牙齿病变引发鼻窦炎的可能性相对增加。不同性别在牙齿病变的发生率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牙齿病变是导致牙源性鼻窦炎的关键因素,与生活方式关系不大,但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会增加牙齿病变的风险,进而增加牙源性鼻窦炎的发生几率。有牙齿病史尤其是根尖周病、牙周病病史的人群,发生牙源性鼻窦炎的风险更高。
临床表现
鼻部症状:患者可能出现鼻塞,多为单侧鼻塞,程度轻重不一;流涕,可为脓性鼻涕,这是因为鼻窦炎症导致分泌物增多。还可能有嗅觉减退,由于鼻窦炎症影响了嗅觉感受器所在区域。
牙痛及口腔症状:往往伴有患侧牙齿的疼痛,如根尖周炎时牙齿有咬合痛等,口腔内可发现患牙存在病变,如龋齿、牙周袋等。
面部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面部胀痛、压痛,尤其是患侧上颌面部区域,这与鼻窦炎症刺激周围组织有关。儿童患者在表现上可能不太典型,可能以鼻塞、流涕等鼻部症状为主,容易被忽视,需要家长密切观察儿童的鼻部及口腔情况。
诊断方法
影像学检查:鼻窦CT是重要的诊断手段,可清晰显示鼻窦内的炎症情况,如黏膜增厚、有无积液等,还能观察到牙齿的病变情况,如牙根是否有炎症、牙周组织的病变等。
口腔检查:详细检查口腔内牙齿情况,包括龋齿的位置、牙周袋的深度等,有助于发现与鼻窦炎症相关的牙齿病灶。
治疗原则
治疗牙齿病灶:根据牙齿病变的具体情况进行相应治疗,如根尖周炎需要进行根管治疗,牙周炎需要进行牙周序列治疗等,消除牙齿病灶是治疗牙源性鼻窦炎的关键,去除了感染源,鼻窦炎症才能更好地控制。
鼻窦炎症治疗:对于鼻窦炎症较明显的情况,可根据病情使用抗生素等药物辅助治疗鼻窦的炎症,但主要还是以处理牙齿病灶为核心。儿童患者在治疗时要特别注意药物的选择和治疗操作的温和性,避免对儿童造成不必要的伤害,优先选择对儿童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以儿童的舒适度为重要考量标准。
预防措施
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每天早晚正确刷牙、使用牙线等,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可有效降低牙齿病变的发生风险,从而预防牙源性鼻窦炎。不同年龄人群都应重视口腔卫生,儿童时期就要培养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家长要帮助儿童做好口腔清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