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食管炎可治好,治疗包括去除病因(如戒烟限酒、减肥、治疗相关疾病)和药物治疗(抑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H受体拮抗剂,黏膜保护剂如铝碳酸镁等),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有特殊情况需注意。
一、去除病因相关方面
生活方式因素:对于因不良生活方式导致的慢性食管炎人群,如长期吸烟、饮酒的患者,戒烟、限酒是重要的治疗基础。吸烟会刺激胃酸分泌增加,还可影响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导致胃酸反流加重食管炎;酒精同样会刺激食管黏膜,破坏食管的防御机制。一般来说,严格戒烟、限制酒精摄入后,食管黏膜的损伤修复能获得一定的有利环境。对于肥胖人群,减轻体重也很关键,研究表明,体重减轻5%-10%可显著改善食管下括约肌功能,减少胃酸反流,从而促进食管炎的好转。
疾病相关因素: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引起的慢性食管炎,比如因贲门失弛缓症导致食物潴留进而引发食管炎的患者,治疗贲门失弛缓症是关键。可通过内镜下扩张治疗或手术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当贲门失弛缓症得到改善后,食管内食物潴留情况缓解,反流减少,慢性食管炎也会随之逐步好转。
二、药物治疗方面
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是常用的抑酸药物,如奥美拉唑等,通过抑制胃壁细胞的质子泵,减少胃酸分泌,能有效缓解胃酸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促进食管黏膜炎症的修复。多项临床研究显示,使用质子泵抑制剂规范治疗8-12周后,多数慢性食管炎患者的症状可明显改善,食管黏膜的炎症也能得到较好的控制。H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等,也可起到一定的抑酸作用,适用于轻至中度慢性食管炎患者,但抑酸效果相对质子泵抑制剂稍弱。
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等黏膜保护剂可以在食管黏膜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隔离胃酸、胆汁等对食管黏膜的刺激,促进受损黏膜的修复。临床观察发现,联合使用黏膜保护剂与抑酸药物治疗慢性食管炎,比单独使用抑酸药物能更快地改善患者的烧心、反酸等症状,加速食管黏膜炎症的愈合。
三、特殊人群情况
儿童患者:儿童慢性食管炎相对较少见,多因先天食管发育异常或误服腐蚀性物质等原因引起。儿童患者治疗时需格外谨慎,首先要明确病因,若为误服腐蚀性物质,需立即进行相应的急诊处理,使用中和剂等。在药物选择上,要避免使用对儿童胃肠道刺激大且可能影响生长发育的药物,以安全有效的药物为主,如选择儿童适用剂型的黏膜保护剂等,同时要密切关注儿童的营养状况,因为食管炎可能影响儿童的进食,需保证儿童足够的营养摄入以促进食管黏膜修复。
老年患者:老年慢性食管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要充分考虑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使用抑酸药物时,要注意与其他药物的代谢是否有冲突。同时,老年患者的食管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治疗周期可能需要适当延长,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监测肝肾功能等,因为老年患者肝肾功能可能有所减退,影响药物代谢。并且要关注老年患者的生活方式调整,督促其戒烟限酒、合理饮食等,由于老年患者可能行动不便等原因,在体重管理等方面需要家人的协助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