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急性胰腺炎需从多方面着手,控制基础疾病如积极治疗胆道疾病、严格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合理饮食要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长期饮酒者需戒酒;谨慎使用可能损伤胰腺的药物;避免肠道感染等;高危人群定期体检。
一、控制基础疾病
有胆道疾病者:如患有胆石症等胆道疾病,需积极治疗。胆道疾病是引发急性胰腺炎的常见原因之一,例如胆总管结石可导致胆汁反流进入胰腺,激活胰酶引发炎症。对于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儿童若有胆道先天畸形等问题也需及时处理,成人则要定期监测胆道情况,遵循医生建议进行相应治疗,如通过手术取出结石等。
糖尿病患者:需严格控制血糖。高血糖状态可能影响胰腺的正常功能,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会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糖尿病患者无论年龄大小,都应通过饮食、运动及药物(需遵医嘱)等综合方式将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如空腹血糖控制在4.4~7.0mmol/L,餐后血糖尽量控制在10mmol/L以下等。
二、合理饮食
避免暴饮暴食: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应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避免短时间内大量进食。暴饮暴食会使胰腺分泌大量胰液,胰腺排泄不畅时易引发急性胰腺炎。例如一次性摄入过多高脂、高蛋白食物,会加重胰腺负担。儿童要教育其不挑食但也不过度进食,成人则要注意聚餐等场合的饮食量控制。
减少高脂食物摄入:限制动物脂肪、油炸食品等高脂食物的摄取。高脂饮食可促使胆汁分泌增加,进而影响胰腺分泌,增加急性胰腺炎发生几率。不同年龄人群都应注意,儿童要避免过多食用炸鸡、奶油等高脂食品,成人也要减少肥肉、油炸糕点等的摄入。
三、戒酒
长期饮酒者:无论男女,长期大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酒精可刺激胰腺分泌,还可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和Oddi括约肌痉挛,导致胰液排出受阻引发炎症。对于有长期饮酒史的人,应逐渐减少饮酒量直至戒酒,年龄较小的饮酒者(如青少年)更应杜绝饮酒,因为饮酒对其正在发育的身体危害更大,可能影响胰腺等器官的正常发育和功能。
四、谨慎用药
某些可能损伤胰腺的药物:如一些噻嗪类利尿剂、糖皮质激素等,使用时需谨慎。不同年龄患者使用这些药物时要密切关注身体状况,儿童使用任何药物都需严格遵循医嘱,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成人也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影响胰腺的药物,用药过程中若出现腹痛、恶心等疑似胰腺问题的症状要及时就医。
五、避免感染
预防肠道感染等:肠道感染等可能通过一系列机制诱发急性胰腺炎。无论是儿童还是成人,都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儿童要注意饮食卫生,不吃不洁食物,成人也要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以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风险,从而降低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可能。
六、定期体检
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有上述基础疾病等高危因素的人群应定期进行体检,包括腹部超声等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例如定期检查胆道情况、胰腺功能等,儿童高危人群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定期接受相关检查,成人则要按照医生建议的体检频率进行检查,及时了解身体状况,预防急性胰腺炎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