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胰腺炎预后差异大,轻症预后良好,重症凶险且病死率高还可留并发症影响生活质量。其预后受年龄、性别、生活方式(饮酒、吸烟)、基础病史(合并心血管病、糖尿病、胆道疾病史)等因素影响,局部并发症有胰腺脓肿、胰腺假性囊肿,全身并发症有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感染。
影响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因素
年龄因素:老年患者预后相对较差,因为老年人各器官功能减退,机体的应激能力和修复能力下降。例如,老年人患急性胰腺炎时,发生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风险更高,这与老年人的器官储备功能不足、合并基础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较多有关。儿童患急性胰腺炎相对少见,但儿童急性胰腺炎病情变化迅速,也需要密切关注预后,儿童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可能与感染、先天因素等有关,预后受病因及病情严重程度影响。
性别因素:一般来说,性别本身不是决定急性胰腺炎预后的关键因素,但女性在妊娠期间发生急性胰腺炎时,预后可能更复杂,因为妊娠会增加机体的生理负担,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妊娠对母婴的影响以及胰腺炎本身的治疗。
生活方式因素:
饮酒:长期大量饮酒是急性胰腺炎的重要诱因之一,既往有饮酒史的患者再次发生急性胰腺炎时,预后可能更差。酒精会刺激胰腺分泌,导致胰液排出不畅,容易引发胰腺自身消化。
吸烟:吸烟会影响胰腺的血液循环和内分泌功能,增加急性胰腺炎的发病风险,且吸烟患者发生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概率可能更高,从而影响预后。
基础病史因素:
合并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等患者,发生急性胰腺炎时,心血管系统的不稳定可能会进一步加重病情,增加治疗的复杂性和预后不良的风险。因为胰腺炎导致的炎症反应可能会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同时治疗胰腺炎的药物可能对心血管系统有一定影响。
合并糖尿病:糖尿病患者患急性胰腺炎时,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细菌生长繁殖,容易并发感染,而且糖尿病患者的伤口愈合能力较差,发生胰腺坏死感染等并发症的概率增加,从而影响预后。
胆道疾病史:有胆道结石、胆道感染等病史的患者,急性胰腺炎的复发风险较高,且病情往往较为严重,因为胆道疾病会导致胰胆管共同开口梗阻,是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病因之一,既往有胆道疾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现胰胆管梗阻时,胰腺炎更容易发展为重症。
急性胰腺炎预后的相关并发症
局部并发症
胰腺脓肿:多发生在重症急性胰腺炎起病2-3周后,由于胰腺及胰周坏死组织继发感染形成脓肿,患者出现高热、腹痛等症状,治疗不及时可危及生命。
胰腺假性囊肿:常在病后3-4周形成,系由胰液和液化的坏死组织在胰腺内或其周围包裹所致,囊肿可压迫周围组织,如压迫胃肠道可引起消化道梗阻等症状。
全身并发症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是急性胰腺炎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可累及肺、肾、心等多个器官。如肺功能障碍表现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出现呼吸困难、低氧血症等;肾功能障碍可导致急性肾衰竭,出现少尿、无尿等;心脏功能障碍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
感染: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由于肠道屏障功能受损,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导致全身感染,感染可进一步加重炎症反应,促进MODS的发生,严重影响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