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应对脐带绕颈两周情况,孕妇需密切监测胎动,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数1小时胎动,12小时少于10次或较以往明显减少30%以上要就医;定期做产前检查,包括超声检查(每2-4周左右一次)和胎心监护(32周后每周1次);采取左侧卧位姿势;注意日常生活管理,保持心情舒畅、充足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腹部受撞击;临近预产期或预产期时,医生会综合评估孕妇和胎儿情况决定分娩方式,若不影响产程可尝试阴道分娩,否则可能剖宫产。
一、密切监测胎动
胎动是反映胎儿在宫内状况的重要指标。孕妇需要每天早、中、晚固定时间各数1小时胎动,正常胎动每小时约3-5次。如果12小时胎动次数少于10次,或较以往计数明显减少30%以上,可能提示胎儿宫内缺氧,需及时就医。不同孕周、不同个体的胎动情况会有差异,一般来说,怀孕32周时胎儿已经有较为规律的胎动表现,孕妇要熟悉自己胎儿的胎动模式,以便能及时察觉异常。
二、定期进行产前检查
超声检查:超声可以清晰显示脐带绕颈的情况,包括绕颈的周数、胎儿颈部皮肤有无“U”形、“W”形或“波浪”形压迹等。孕妇应按照医生安排定期进行超声检查,一般每2-4周左右进行一次超声监测,密切观察胎儿的生长发育情况、脐带绕颈是否有变化以及羊水情况等。超声检查无辐射,对胎儿一般没有不良影响,能动态评估胎儿在宫内的状况。
胎心监护:胎心监护可以连续记录胎儿心率的变化,同时记录子宫收缩和胎动情况,通过分析胎心率与宫缩、胎动的关系来判断胎儿宫内是否缺氧。怀孕32周后,孕妇可每周进行1次胎心监护。如果胎心监护出现异常,如胎心基线异常、频繁的晚期减速、变异减速等,需要进一步评估和处理。
三、采取合适的体位
孕妇可以尝试采取左侧卧位的姿势,因为左侧卧位可以减少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从而改善胎盘的血液灌注,对胎儿的供氧有一定好处。孕妇在休息或睡眠时尽量保持左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因为仰卧位可能会使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影响胎盘血供。不过,体位改变对脐带绕颈的直接纠正作用有限,但有助于改善胎儿的宫内环境。
四、注意日常生活管理
孕妇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过度紧张和焦虑,因为不良情绪可能会影响孕妇的内分泌等状况,进而对胎儿产生一定影响。同时,要保证充足的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减少腹部受到外力撞击的风险,因为剧烈运动或腹部受撞击可能会导致脐带绕颈情况加重或引起胎儿其他不良状况。
五、做好分娩准备
如果到了预产期或接近预产期时仍存在脐带绕颈两周的情况,医生会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综合评估分娩方式。一般来说,如果脐带绕颈不影响胎儿的下降及产程进展,孕妇可以尝试阴道分娩,但在分娩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胎心等情况,因为产程中胎儿可能会因为脐带绕颈而出现胎心异常等情况。如果存在脐带绕颈过紧、胎儿宫内窘迫等情况,可能需要及时行剖宫产终止妊娠。对于不同的孕妇,年龄、身体状况、既往病史等因素都会影响分娩方式的选择,年轻、身体状况良好且无其他严重合并症的孕妇相对来说在分娩方式的选择上可能会有更多的考量,但最终还是要以确保胎儿和孕妇的安全为首要原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