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炎症,病因多样,表现为鼻塞、流涕等,辅助检查围绕鼻腔局部等,治疗分变应性和感染性等;脑脊液鼻漏因颅底缺损等致脑脊液流入鼻腔,表现为流清亮水样液体等,辅助检查检测葡萄糖等,治疗分保守和手术等,特殊人群患病需特殊考虑。
一、定义与病因
鼻炎:是鼻腔黏膜和黏膜下组织的炎症,病因多样,包括病毒、细菌、过敏原等感染或接触性刺激等。例如,病毒感染如鼻病毒等可引发普通感冒相关性鼻炎;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原可导致变应性鼻炎。各年龄段人群均可发病,生活方式上如长期处于污染环境、频繁接触过敏原等会增加患病风险。
脑脊液鼻漏:是脑脊液通过颅前窝、颅中窝或颅后窝的先天性或外伤性骨质缺损、破裂处或变薄处,流入鼻腔。多由外伤引起,如颅底骨折等,也有少数为先天性因素导致,常见于有颅底结构先天发育异常的人群。
二、临床表现区别
鼻炎: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流涕可为清水样(变应性鼻炎)、脓性(感染性鼻炎)等,还可有打喷嚏、鼻痒等症状。症状相对较有规律,如变应性鼻炎多在接触过敏原时发作,感染性鼻炎常伴随感冒等其他症状出现,一般无脑脊液相关表现。各年龄段症状表现类似,但儿童可能因表达不清而更易被忽视症状。
脑脊液鼻漏:典型表现为鼻腔间断或持续流出清亮、水样液体,低头用力时症状可能加重。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头痛等症状,若合并颅内感染则会出现发热等感染相关表现。此症状与鼻炎的明显区别在于流出液体的性质及伴随表现不同,鼻炎流出液体一般非清亮水样且无脑脊液相关特征。
三、辅助检查区别
鼻炎: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水肿、分泌物等情况;变应性鼻炎可检测过敏原,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发现相关过敏原;感染性鼻炎可通过鼻分泌物涂片或培养明确病原体等。检查主要围绕鼻腔局部及过敏原、感染情况。
脑脊液鼻漏:葡萄糖定量分析是重要检查方法,脑脊液中葡萄糖含量与血浆中相似,若鼻腔分泌物葡萄糖含量与血浆相近可支持脑脊液鼻漏诊断;鼻内镜检查可寻找漏口部位;头颅CT或MRI等影像学检查可显示颅底骨质缺损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检查重点在于确定是否有脑脊液相关成分及颅底结构异常。
四、治疗区别
鼻炎:变应性鼻炎主要是避免接触过敏原,药物治疗常用抗组胺药、鼻用糖皮质激素等;感染性鼻炎根据病原体选用相应抗感染药物,局部可使用鼻腔冲洗等。治疗以缓解鼻腔炎症、控制症状为主,不同类型鼻炎治疗方案有差异。
脑脊液鼻漏:外伤性脑脊液鼻漏多数可先保守治疗,如卧床休息、避免用力咳嗽、便秘等,促进漏口自行愈合;若保守治疗无效则需手术修补漏口。先天性脑脊液鼻漏多需手术治疗。治疗关键在于修复颅底漏口,防止脑脊液持续漏出引发颅内感染等严重并发症。
特殊人群方面,儿童患鼻炎时需注意避免使用不适合的药物,以非药物干预为主,如鼻腔冲洗等;儿童脑脊液鼻漏更需谨慎处理,因为儿童颅底结构尚在发育中,保守治疗时要特别关注儿童的一般状况,手术治疗需充分评估儿童的耐受及恢复情况。老年人患鼻炎或脑脊液鼻漏时,要考虑其身体机能下降等因素,鼻炎治疗需更关注药物对老年人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脑脊液鼻漏的治疗要综合评估老年人的全身状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