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肾综合征是严重肝病基础上的功能性肾衰竭,与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管收缩等有关,有基础肝病、肾功能不全等表现,诊断有多项标准,治疗包括针对基础肝病、支持对症及肾脏替代治疗,特殊人群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
肝肾综合征是在严重肝病基础上发生的功能性肾衰竭,多发生于失代偿期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等严重肝病患者中。
二、发病机制
主要与严重肝病时有效循环血容量减少、肾血管收缩等因素有关。严重肝病时,肝脏对多种血管活性物质的代谢功能减退,导致肾血管收缩,肾血流量减少,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进而引起肾衰竭。
三、临床表现
1.基础肝病表现:患者有肝硬化或急性肝衰竭等基础肝病的表现,如腹水、黄疸、肝性脑病等相关症状。
2.肾功能不全表现:表现为少尿(24小时尿量少于400ml)或无尿(24小时尿量少于100ml)、血肌酐升高等。
四、诊断标准
1.基础肝病:有严重肝病和显著门脉高压。
2.肾功能不全:血肌酐升高超过133μmol/L或在7天内升高超过2倍,或24小时尿量少于500ml持续超过2天。
3.无休克:患者没有休克。
4.无肾实质疾病:超声检查等排除肾实质疾病。
5.无大量体液丢失:近期没有大量失血、大量使用利尿剂等导致体液丢失的情况。
6.停用利尿剂至少2天后血肌酐无改善:停用利尿剂后肾功能无明显好转。
五、治疗原则
1.针对基础肝病治疗:改善肝脏功能,如积极治疗肝硬化的原发病,纠正腹水等情况。
2.支持对症治疗:
纠正水电解质紊乱:维持水、电解质平衡,根据患者情况调整钠、钾等电解质的摄入和补充。
避免肾损害药物:尽量避免使用对肾脏有损害的药物,特别是对于有基础肝病肾功能已经受损的患者。
血流动力学支持:可考虑使用特利加压素等药物来改善肾血管收缩情况,增加肾血流量。对于一些患者可能还会考虑输注白蛋白等以提高有效循环血容量。
3.肾脏替代治疗:对于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可考虑进行血液透析等肾脏替代治疗,但这只是暂时的替代措施,关键还是要改善基础肝病情况。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发生肝肾综合征较为罕见,多与先天性肝病等相关。儿童患者在治疗时需格外谨慎用药,因为儿童肝肾功能发育尚未完全成熟,任何药物的使用都可能对其肝肾功能产生更大影响,应优先选择对肝肾功能影响小的治疗方式,密切监测肝肾功能变化。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本身肝肾功能可能已有一定程度减退,发生肝肾综合征时,治疗难度相对较大。在治疗过程中要更密切监测各项指标,调整治疗方案时要充分考虑其肝肾功能状态和整体身体耐受性,避免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肝肾综合征治疗中,要考虑其特殊的生理状态,如月经周期等对电解质等指标的影响,在纠正水电解质紊乱时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用药时也要注意药物对女性生殖系统等可能的潜在影响,但主要还是以治疗肝肾综合征的核心措施为主。
4.有基础病史患者:对于本身有其他基础病史,如高血压、糖尿病等的患者,治疗肝肾综合征时要兼顾基础病史的控制。例如,有糖尿病的患者在调整液体和电解质时要注意血糖的控制,使用的药物不能对糖尿病病情产生不利影响等,需要多学科协作制定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