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炎是肌腱的炎症,发病部位多在肩部、肘部、膝部等,病理表现为肌腱组织水肿、纤维变性等,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疼痛、活动时加剧等,诊断借助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以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为主;腱鞘炎是腱鞘的炎症,发病部位常见于手部、腕部等,病理表现为腱鞘充血、水肿、增生等,临床表现为局部疼痛、压痛、肿胀等,诊断依靠病史、体格检查及影像学检查,治疗有休息、制动、局部封闭、手术等,不同人群在其发生和治疗上有不同特点。
腱鞘炎:是腱鞘的炎症,腱鞘是套在肌腱外面的双层套管样密闭的滑膜管,具有固定、保护和润滑肌腱的作用,腱鞘炎主要发生在腱鞘,多因肌腱与腱鞘过度摩擦所致,常见于手部(如屈指肌腱腱鞘炎,即扳机指)、腕部等部位。比如长期从事手工劳作的人群易患手部腱鞘炎。
病理表现
肌腱炎:病理上主要表现为肌腱组织的水肿、纤维变性等,显微镜下可见肌腱纤维的损伤、炎症细胞浸润等。例如慢性肌腱炎可能出现肌腱的纤维化、弹性降低等改变。
腱鞘炎:病理表现为腱鞘的充血、水肿、增生等,严重时可出现腱鞘的狭窄,导致肌腱通过困难。如狭窄性腱鞘炎时,腱鞘增厚,肌腱在其中滑动受限。
临床表现
肌腱炎:主要症状为病变部位的疼痛,活动时疼痛加剧,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肌腱部位的肿胀,影响相应部位的活动功能。例如肩部肌腱炎患者肩关节活动时疼痛明显,可能出现外展、上举等动作受限。
腱鞘炎:局部表现为疼痛、压痛、肿胀,部分患者可摸到硬结。手部腱鞘炎常表现为手指屈伸时的弹响、卡顿,腕部腱鞘炎可出现腕部的疼痛、活动受限等。比如屈指肌腱腱鞘炎患者在屈指或伸指时,可感觉到手指的弹响,严重影响手指的正常活动。
诊断方法
肌腱炎:医生通过详细的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活动情况等,结合体格检查,病变部位的压痛等表现,还可能借助影像学检查,如超声检查可发现肌腱的水肿、增厚等改变,磁共振成像(MRI)能更清晰地显示肌腱的细微结构变化,帮助诊断肌腱炎。
腱鞘炎:病史方面了解是否有过度劳损等情况,体格检查可发现腱鞘部位的压痛、硬结等,超声检查可观察腱鞘的厚度、有无狭窄等,对于一些不典型病例,MRI也可辅助诊断腱鞘炎,以明确腱鞘的病理改变。
治疗原则
肌腱炎:首先采取休息等非药物治疗,减少病变肌腱的活动。可配合物理治疗,如热敷、超短波等,以促进炎症消退。对于疼痛较明显的患者,可考虑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等进行对症治疗。
腱鞘炎:早期可通过休息、制动等非药物治疗,局部热敷等改善症状。也可进行局部封闭治疗,将药物注射到腱鞘内,缓解炎症和疼痛。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狭窄性腱鞘炎,可能需要手术治疗,切开狭窄的腱鞘,解除肌腱的卡压。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肌腱炎和腱鞘炎的发生和治疗上有不同特点。例如儿童发生肌腱炎或腱鞘炎相对较少,多与先天性因素或过度的不当活动有关,在治疗时需更谨慎,优先考虑非侵入性的治疗方法;女性由于手部活动特点等,可能在手部腱鞘炎的发生上相对更常见;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重复特定手部、肢体动作的人群,患肌腱炎或腱鞘炎的风险更高;有既往肌腱或腱鞘损伤病史的人群,再次发生肌腱炎或腱鞘炎的可能性增加,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既往病史制定个性化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