霉菌性外耳道炎的病因包括局部环境因素(湿度较高、温度适宜)、机体自身因素(免疫力低下、耳部局部因素)、外部接触因素(接触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一、局部环境因素
1.湿度较高
外耳道相对封闭,当人体出汗较多、游泳后未及时将外耳道水分擦干等情况时,外耳道内环境湿度增加。例如,游泳时水进入外耳道,若未及时清理,外耳道长时间处于潮湿状态,为霉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的环境条件。因为霉菌在潮湿的环境中更容易萌发菌丝、生长繁殖,适宜的湿度范围有利于霉菌的代谢活动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其活泼好动,更容易在玩耍时导致外耳道进水,且儿童的外耳道皮肤相对娇嫩,在潮湿环境下更易受霉菌侵袭;而对于一些特殊职业人群,如长期在高温高湿环境工作的人员,外耳道也容易处于潮湿状态,增加患病风险。
2.温度适宜
外耳道内的温度一般在人体正常体温范围内,通常在37℃左右,这样的温度条件适合霉菌的生长。霉菌属于嗜温性微生物,在接近人体体温的环境中能够较好地进行生长繁殖。比如,当外耳道局部温度处于霉菌适宜生长的温度区间时,霉菌的孢子会迅速萌发,菌丝不断生长,从而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不同年龄段人群外耳道内温度相对稳定,基本都在霉菌适宜生长的温度范围附近,所以温度因素是一个普遍影响霉菌性外耳道炎发生的局部环境因素。
二、机体自身因素
1.免疫力低下
当人体整体免疫力下降时,容易受到霉菌的感染。例如,患有糖尿病的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佳,机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白细胞的吞噬功能等下降,使得机体对霉菌的抵抗力减弱。此时,外耳道内的霉菌就容易大量繁殖,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对于老年人来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的各项功能逐渐衰退,包括免疫系统功能,所以老年人相对年轻人更容易出现免疫力低下的情况,从而增加了患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几率;而对于儿童,如果存在先天性免疫缺陷等情况,也会导致免疫力低下,容易遭受霉菌的侵袭。
2.耳部局部因素
外耳道本身的病变情况也会影响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比如,患有外耳道湿疹的患者,外耳道皮肤处于炎症状态,皮肤的屏障功能受损,有利于霉菌的定植和生长。因为湿疹导致外耳道皮肤出现渗出、糜烂等改变,破坏了外耳道皮肤的正常结构,为霉菌提供了更容易附着和繁殖的场所。此外,长期使用抗生素滴耳液的患者,外耳道内的正常菌群被抑制,破坏了外耳道的微生态平衡,使得霉菌等机会致病菌得以大量繁殖,进而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不同年龄人群耳部局部因素的影响有所不同,儿童耳部皮肤较为娇嫩,在发生耳部病变时更易影响外耳道微生态;而对于成年人,如果有长期耳部用药史等情况,也容易因耳部局部因素导致霉菌性外耳道炎的发生。
三、外部接触因素
1.接触污染的环境或物品
接触被霉菌污染的环境或物品可能会引发霉菌性外耳道炎。例如,在一些潮湿的环境中,如地下室、阴暗潮湿的仓库等,存在大量的霉菌孢子。当人体接触到这些环境时,外耳道有可能接触到霉菌孢子,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另外,使用被霉菌污染的耳部医疗器械,如未经严格消毒的耳镜等,也可能导致霉菌进入外耳道并引发感染。对于经常处于户外工作且接触复杂环境的人群,如园林工人等,接触霉菌污染环境的机会较多,患病风险相对较高;而对于一般人群,如果使用了被污染的耳部护理用品等,也可能因接触污染物品而患上霉菌性外耳道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