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萎缩性胃炎需从病因评估与监测、生活方式调整、药物治疗相关、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定期随访与内镜检查等方面管理。病因评估监测包括Hp检测和自身免疫相关指标监测;生活方式调整涉及饮食低盐、避免刺激、规律进食及戒烟限酒;药物治疗针对有症状者个体化用药;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女性有不同注意事项;需定期随访胃镜及病理活检以监测病情。
一、病因评估与监测
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如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不良饮食习惯(长期高盐、烟熏饮食等)、自身免疫因素等。首先需进行Hp检测,可通过尿素呼气试验等方法,若存在Hp感染,需进一步评估是否有治疗指征,因为Hp感染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因之一,持续感染可能导致病情进展。对于有自身免疫性疾病家族史或相关临床表现的患者,需监测自身抗体等指标,以排查自身免疫性胃炎的可能。
二、生活方式调整
1.饮食方面:
建议采用低盐饮食,减少腌制、熏烤类食物摄入,多进食新鲜蔬菜水果,保证维生素、膳食纤维等的摄入,例如每天应摄入400~700g的蔬菜和200~350g的水果,蔬菜可选择多样化,如绿叶菜、根茎类等,水果可选苹果、香蕉等。
避免进食过烫、过冷、过于粗糙的食物,以免刺激胃黏膜。
规律进食,避免暴饮暴食,少食多餐可能有助于减轻胃的消化负担。
2.戒烟限酒:吸烟会影响胃黏膜的血液循环,加重胃黏膜的损伤,而过量饮酒会直接刺激胃黏膜,导致胃黏膜充血、水肿等,所以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严格戒烟限酒,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g,女性不超过15g(1g酒精相当于约2.5ml白酒或10ml黄酒或30ml啤酒)。
三、药物治疗相关
虽然药物不是主要的干预方式,但对于有消化不良等症状的患者,可适当使用一些药物来缓解症状。例如,对于伴有胃酸分泌过多引起的反酸、烧心等症状的患者,可使用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来抑制胃酸分泌,但具体药物的使用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因为不同患者的病情及个体差异不同,需个体化用药。同时,需注意药物可能带来的不良反应等问题。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慢性萎缩性胃炎相对较少见,但如果发生,多与感染等因素相关。需特别注意饮食的营养均衡,保证儿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等以促进胃黏膜的修复等,但要避免给儿童食用刺激性食物,用药需格外谨慎,应选用儿童适用的药物剂型,且严格遵循儿童用药的剂量标准,因为儿童的肝肾功能等发育尚未完善,对药物的代谢和耐受能力与成人不同。
2.老年患者: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合并多种基础疾病,在治疗过程中需更加关注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例如,老年患者可能同时服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等的药物,使用治疗胃炎的药物时要评估对其他基础疾病的影响。同时,老年患者的胃黏膜修复能力相对较弱,更需注重生活方式的长期坚持,如饮食的长期调理等。
3.女性患者:女性患者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中,除了考虑一般的治疗原则外,还需注意月经周期等对身体状况的影响可能带来的病情变化,但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月经周期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有直接的显著影响,主要还是遵循整体的治疗方案进行管理。
五、定期随访与内镜检查
慢性萎缩性胃炎存在一定的癌变风险,所以需要定期进行随访。一般建议每年进行一次胃镜检查及病理活检,通过病理检查可以明确胃黏膜的萎缩程度、有无肠上皮化生等情况,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的进展或异常病变,从而采取进一步的干预措施。例如,对于中重度萎缩伴有肠上皮化生的患者,可能需要更密切的随访观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