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肉拉伤后分急性期处理、药物辅助、恢复期康复治疗、饮食营养支持来处理。急性期要休息、冰敷、加压包扎;药物用非甾体抗炎药但需注意特殊人群禁忌;恢复期早期做轻柔康复锻炼、物理治疗,逐步增加活动量;饮食要保证蛋白质、维生素摄入,不同年龄人群处理有差异。
一、急性期处理
1.休息:肌肉拉伤后应立即停止引起受伤的运动,让受伤的肌肉充分休息,避免进一步损伤。例如,腿部肌肉拉伤后应避免行走或站立过久。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休息要求有所不同,儿童肌肉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足够的休息时间来保证肌肉损伤的修复;老年人肌肉修复能力较弱,更需要充分休息。
2.冰敷:在受伤后的48小时内,可使用冰袋或冰块进行冰敷,每次冰敷15-20分钟,每天3-4次。冰敷可以收缩血管,减少局部出血和肿胀。对于儿童,冰敷时要注意避免冰袋直接接触皮肤时间过长,可包裹毛巾后再进行冰敷;老年人皮肤感觉相对不敏感,也需注意避免冻伤。冰敷能降低受伤部位的温度,减缓血液循环,从而减轻炎症反应和肿胀程度。
3.加压包扎:使用弹性绷带对受伤部位进行加压包扎,有助于减少肿胀。包扎时要注意松紧适度,过紧会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加压效果。不同年龄和受伤部位的加压包扎力度和方式略有差异,例如儿童肢体受伤包扎时要更轻柔,避免影响其生长发育。
二、药物辅助
1.非甾体抗炎药: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如布洛芬等,但需注意儿童、老年人等特殊人群的用药禁忌,儿童一般不优先使用此类药物口服,老年人使用时需关注胃肠道等方面的不良反应风险。非甾体抗炎药通过抑制环氧化酶(COX)的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从而发挥抗炎、镇痛作用。
三、恢复期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锻炼:在受伤48小时后,可开始进行一些轻柔的康复锻炼,如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等长收缩是指肌肉收缩时长度不变而张力增加的一种收缩方式。例如腿部肌肉拉伤后,可进行腿部肌肉的等长收缩,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进行。不同年龄的康复锻炼强度和方式需调整,儿童可在家长或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简单的、轻度的康复动作;老年人则要选择更温和、缓慢的康复锻炼方式,避免过度劳累。
2.物理治疗:包括热敷、按摩、超声波治疗等。热敷一般在受伤48小时后进行,可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肿胀消退和组织修复。按摩要由专业人员操作,避免加重损伤。超声波治疗可以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对于儿童,物理治疗时要确保治疗参数适合儿童的身体状况;老年人进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力度和时间,避免引起不适。
3.逐步增加活动量:随着肌肉损伤的恢复,逐步增加活动量和运动强度。例如从轻度的行走逐渐过渡到慢跑、力量训练等。不同年龄人群逐步增加活动量的速度不同,儿童身体发育尚未成熟,增加活动量要更缓慢;老年人要根据自身的身体状况和恢复情况谨慎增加活动量,防止再次受伤。
四、饮食营养支持
1.蛋白质摄入:保证充足的蛋白质摄入,有助于肌肉的修复和生长。蛋白质的来源包括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不同年龄的人群对蛋白质的需求量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需要摄入足够的蛋白质来支持肌肉等组织的发育;老年人也需要适量蛋白质维持身体机能,但要注意消化吸收情况。
2.维生素摄入:维生素C、维生素E等对组织修复有一定帮助。维生素C丰富的食物有柑橘类水果、草莓等;维生素E丰富的食物有坚果、植物油等。不同年龄人群可通过合理的饮食搭配来保证维生素的摄入,儿童要注意食物的多样性以获取多种维生素,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消化功能选择合适的食物来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