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源性鼻窦炎可从病史、局部症状、影像学检查判断,病史包括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口腔感染史等;局部症状有咽喉脓液、鼻窦区域典型症状及检查所见;影像学检查有X线和CT。需与病毒性鼻窦炎、真菌性鼻窦炎鉴别,病毒性鼻窦炎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等,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定病史、局部症状及影像学特征。
一、牙源性鼻窦炎的相关表现及判断要点
(一)病史方面
年龄与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都可能发生,但一般无明显性别特异性关联。有龋齿、牙周炎等口腔疾病病史的人群相对更易出现牙源性鼻窦炎。比如儿童若有乳牙龋齿未及时治疗,可能增加牙源性鼻窦炎风险;成年人长期牙周炎控制不佳也可能引发相关问题。
生活方式:口腔卫生不良者,如不按时刷牙、刷牙方法不正确等,口腔内细菌容易滋生,增加牙源性感染进而累及鼻窦引发牙源性鼻窦炎的几率。长期吸烟、饮酒等不良生活方式可能影响机体免疫力,间接影响对牙源性感染的抵御能力,使牙源性鼻窦炎发生风险升高。
病史:既往有明确的口腔感染病史,如近期有严重的根尖周炎、智齿冠周炎等情况,此时需要高度警惕牙源性鼻窦炎的可能。根尖周炎时,感染可能通过牙槽骨等途径蔓延至临近鼻窦,引发鼻窦炎症;智齿冠周炎若炎症扩散,也可能波及鼻窦导致牙源性鼻窦炎。
(二)局部症状方面
咽喉脓液相关:咽喉里有很多脓液可能是牙源性鼻窦炎的表现之一,因为鼻窦的炎症分泌物可能倒流至咽喉部,刺激咽喉黏膜产生较多脓性分泌物。同时,还会有鼻窦区域的典型症状,如单侧或双侧鼻塞,鼻塞程度可因炎症轻重而异;流脓涕,脓涕的量和性质也有差异,可为黄色、绿色脓性涕;局部疼痛,如前额部、面颊部、鼻根部等区域的疼痛,疼痛性质可为胀痛、闷痛等,在咳嗽、低头时可能加重。
鼻窦区域检查:通过前鼻镜或鼻内镜检查可见鼻腔黏膜充血、肿胀,中鼻道或嗅裂等区域有脓性分泌物潴留,这对于判断牙源性鼻窦炎有重要提示意义。因为牙源性感染引起的鼻窦炎症,其脓性分泌物多来源于患牙相关的鼻窦开口区域附近。
(三)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初步观察鼻窦的形态、密度等情况,若发现鼻窦内有密度增高影、骨质破坏等表现,结合病史等可辅助判断牙源性鼻窦炎。但X线的分辨率相对有限,对于一些细微的病变可能显示不清。
CT检查:是诊断牙源性鼻窦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能够清晰显示鼻窦的结构,明确鼻窦内是否有炎症改变,如黏膜增厚、脓肿形成等,还可以准确判断患牙与鼻窦的解剖关系,比如是否存在患牙牙根与鼻窦骨壁相邻、牙根是否突入鼻窦等情况,这对于明确牙源性鼻窦炎的病因至关重要。通过CT可以看到患牙相关鼻窦区域的详细病变情况,帮助医生确定是否为牙源性因素导致的鼻窦炎。
二、与其他疾病的鉴别
(一)病毒性鼻窦炎
病史:多有病毒感染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乏力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口腔内一般无明显的牙源性感染病灶。
局部症状:流脓涕相对较少,主要以清水样涕开始,后可能变为黏液性涕,鼻部疼痛相对较轻,与牙源性鼻窦炎的脓性涕、明显鼻窦区域疼痛等表现不同。
影像学检查:鼻窦CT表现与牙源性鼻窦炎有所差异,病毒性鼻窦炎一般无明显的骨质破坏及患牙与鼻窦关系异常等情况。
(二)真菌性鼻窦炎
病史:多有长期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等病史,或有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口腔内一般无典型牙源性感染病史。
局部症状:流脓涕可呈脓性、黏脓涕,但可能伴有血性涕,鼻部症状相对较为隐匿,与牙源性鼻窦炎的表现有区别。
影像学检查:真菌性鼻窦炎在CT上有其特征性表现,如鼻窦内可见高密度的钙化影、菌丝团等,与牙源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不同,可借此进行鉴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