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预防胎盘早剥,需从多方面着手。定期产检很重要,能发现高危因素,高龄、有不良生活方式、有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更要严格产检;积极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孕妇要控血压、低盐休息,慢性肾病孕妇需多科共管;避免腹部外伤,日常生活和工作中都要注意保护腹部;妊娠晚期注意体位,采取左侧卧位、避免长时间仰卧;重视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晚期阴道流血或腹痛要立即就医;多胎妊娠及有不良孕产史孕妇要加强孕期管理与监测。
一、定期产检
重要性:通过定期产检能够及时发现一些可能导致胎盘早剥的高危因素,比如孕妇是否存在高血压、慢性肾病等基础疾病。一般从怀孕早期开始就要进行规律产检,孕早期至少进行1次全面产检,了解孕妇基本健康状况和孕周等信息;孕中期每4周左右产检一次,孕晚期每2周产检一次,临近预产期时每周产检一次。
年龄因素:高龄孕妇相对来说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可能会增加,所以高龄孕妇更要严格按照产检计划进行产检,密切关注自身身体状况和胎儿情况。
生活方式:有不良生活方式的孕妇,如吸烟、酗酒等,更需要通过定期产检来监测自身和胎儿状态,以便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病史因素:有过胎盘早剥病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胎盘早剥复发风险较高,定期产检可以更密切地监测胎盘位置等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干预。
二、积极控制基础疾病
高血压:如果孕妇患有高血压,要积极通过生活方式调整和必要的药物(具体药物需遵医嘱)来控制血压。将血压控制在合理范围,一般收缩压应控制在130-155mmHg,舒张压控制在80-105mmHg之间。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低盐饮食,每天盐的摄入量不超过6克,同时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和情绪激动。
慢性肾病:患有慢性肾病的孕妇,需要在内科医生和产科医生的共同管理下进行孕期保健。要定期监测肾功能等指标,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治疗和监测方案,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对胎盘血液供应等方面的不良影响。
三、避免腹部外伤
日常生活:孕妇在日常生活中要格外注意保护腹部,避免受到撞击、摔倒等情况。比如在行走时要选择平坦的道路,避免去人员密集、路况复杂的地方;上下楼梯要小心,最好有人搀扶;做家务时要避免过度弯腰、提重物等可能伤及腹部的动作。
工作环境:对于从事体力劳动或工作环境存在一定危险的孕妇,要考虑暂时调换工作岗位,避免腹部受到外力冲击。
四、妊娠晚期注意体位
休息姿势:妊娠晚期建议孕妇采取左侧卧位休息。左侧卧位可以减少增大的子宫对下腔静脉的压迫,增加回心血量,保证胎盘的血液供应。一般每天休息时左侧卧位的时间应不少于6-8小时。
避免长时间仰卧:要尽量避免长时间仰卧位,因为长时间仰卧可能会使增大的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回心血量减少,影响胎盘血供,增加胎盘早剥的发生风险。
五、重视阴道流血等异常情况
阴道流血:妊娠晚期如果出现阴道流血情况,哪怕是少量阴道流血,也需要立即就医。因为这可能是胎盘早剥的早期信号之一。孕妇要注意观察阴道流血的量、颜色等情况,并及时告知医生。
腹痛等不适:如果出现腹部疼痛等不适症状,不管疼痛程度轻重,都要引起重视。腹部疼痛可能是胎盘早剥的表现之一,需要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通过超声等检查手段明确胎盘情况等。
六、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多胎妊娠孕妇:多胎妊娠孕妇发生胎盘早剥的风险比单胎妊娠高,所以这类孕妇更要加强孕期管理,严格按照产检要求进行产检,密切监测胎儿情况和自身身体状况,一旦有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有不良孕产史孕妇:比如曾经有过胎盘早剥、流产等不良孕产史的孕妇,再次怀孕时要提前告知医生既往病史,加强孕期监测,包括更频繁的超声检查等,以便早期发现胎盘早剥的迹象并采取措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