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手术后可能出现膝关节疼痛、僵硬、交锁、创伤性关节炎、肌肉萎缩等后遗症,疼痛因生物力学改变等致隐痛等且不同人群表现有差异;僵硬因不敢活动致组织粘连使活动度受限;交锁因残留组织等致活动突然卡住;创伤性关节炎因力学未恢复致软骨磨损等;肌肉萎缩因疼痛受限致肌肉不用而变细。
1.膝关节疼痛
原因:半月板手术虽然修复了损伤,但术后膝关节的生物力学可能发生改变,或者手术部位可能存在炎症反应、瘢痕形成等情况。例如,半月板部分切除后,膝关节的应力分布改变,长期可能导致软骨磨损等进而引起疼痛;如果手术操作过程中对周围组织造成一定损伤,也可能引发疼痛。不同年龄、性别患者表现可能有差异,一般来说,中老年患者由于本身存在一定程度的关节退变基础,术后疼痛可能更易出现且恢复相对较慢。生活方式方面,若术后过早活动、过度负重等也会加重疼痛。有既往膝关节疾病史的患者,术后疼痛可能更复杂。
表现:患者可能感觉膝关节隐痛、胀痛或在特定动作(如上下楼梯、深蹲等)时疼痛加剧。
2.膝关节僵硬
原因:术后患者因疼痛不敢活动膝关节,导致关节周围的肌肉、韧带等组织粘连,关节活动度受限。年龄较小的患者身体恢复能力相对较强,但如果术后康复锻炼不及时也可能出现;女性患者在术后可能因心理因素等对疼痛的耐受度与男性有一定差异,但主要还是与康复锻炼情况相关。生活方式上,术后长期卧床、缺乏合理的康复运动计划会增加膝关节僵硬的风险。有膝关节既往手术史的患者,发生膝关节僵硬的可能性相对更高。
表现: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减小,比如正常膝关节屈曲能达到130°-150°,而术后僵硬患者可能只能屈曲到90°左右,伸直也可能不完全。
3.膝关节交锁
原因:半月板手术后,残留的半月板组织可能再次损伤、移位,或者关节内有游离体等情况,导致膝关节在活动过程中突然卡住,出现交锁现象。年龄较大患者身体机能相对较弱,组织修复和适应能力不如年轻人,发生膝关节交锁的风险可能相对高一些。女性患者如果术后康复中活动方式不当,也可能增加交锁风险。有膝关节半月板损伤复发高危因素(如重体力劳动等生活方式)的患者,更容易出现膝关节交锁。
表现:膝关节突然不能屈伸,处于固定的某一姿势,比如突然不能伸直腿或者不能弯曲腿,需要通过活动膝关节或者借助外力才能恢复正常活动。
4.创伤性关节炎
原因:半月板损伤会影响膝关节的稳定性和正常的力学传导,手术后如果膝关节的生物力学没有完全恢复正常,长期的异常应力作用会导致关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进而发展为创伤性关节炎。不同年龄段患者,青少年患者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术后如果力学环境未纠正,对关节软骨的影响可能随生长而逐渐显现;中老年患者本身关节软骨有一定退变基础,术后更易引发创伤性关节炎。女性患者在绝经后雌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可能影响关节软骨代谢,增加创伤性关节炎风险。生活方式中,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频繁剧烈运动等会加速创伤性关节炎的发生发展。有膝关节既往软骨损伤等病史的患者,发生创伤性关节炎的概率更高。
表现:膝关节逐渐出现肿胀、疼痛进行性加重,活动时疼痛明显,伴有关节畸形等,如膝关节内翻或外翻畸形等。
5.肌肉萎缩
原因:术后膝关节疼痛、活动受限,导致下肢肌肉长期不用,进而出现肌肉萎缩。年龄较小患者肌肉萎缩恢复相对较快,但如果康复不及时也会影响;女性患者肌肉量相对男性较少,术后肌肉萎缩可能更易察觉。生活方式上,术后缺乏有效的康复锻炼会加重肌肉萎缩。有神经系统疾病等影响肌肉功能基础疾病的患者,术后肌肉萎缩可能更严重。
表现:下肢肌肉变细,比如大腿的股四头肌等,用尺子测量大腿相同部位的周径与健侧对比明显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