髋关节结核表现包括全身和局部,全身有儿童症状明显、成人轻,长期患病消瘦贫血;局部有疼痛(初期轻、进展期重且放射)、功能障碍(跛行、活动受限)、肿胀畸形。诊断包括病史采集(接触史、既往史)、体格检查(托马斯征阳性、压痛、活动度)、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沉快、PPD试验、抗体检测)、影像学检查(X线早期软组织肿、进展期骨质破坏等,CT显细节,MRI显软组织异常)。
一、髋关节结核的表现
(一)全身表现
1.年龄与性别影响:儿童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明显,可能出现低热、盗汗、乏力、食欲减退等结核中毒症状;成人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女性患者在月经相关方面可能受影响较小,但全身表现与一般结核中毒表现类似。
2.消瘦与贫血:长期患病会导致患者消瘦、贫血,体重下降,面色苍白等,这是因为结核杆菌感染消耗身体能量和营养物质,影响机体的正常代谢和造血功能。
(二)局部表现
1.疼痛
初期:多为轻微钝痛,活动时加重,休息后缓解。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夜间哭闹,因为夜间活动减少,疼痛相对更明显,容易被家长发现。
进展期:疼痛逐渐加重,可出现持续性疼痛,疼痛可放射至膝关节,这是由于髋关节的神经支配与膝关节有一定关联,出现牵涉痛。
2.功能障碍
跛行:早期由于疼痛导致步态改变,出现跛行。随着病情发展,髋关节活动受限逐渐加重,跛行也会更加明显。
关节活动受限:髋关节结核会导致关节周围肌肉痉挛,进而引起关节活动受限。患者不能正常完成屈曲、伸展、内收、外展等动作,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如穿衣、排便等动作都难以完成。
3.肿胀与畸形
肿胀:髋关节周围可能出现肿胀,早期肿胀不明显,晚期可能因关节腔积液、软组织增生等出现明显肿胀。
畸形:晚期可出现髋关节屈曲、内收、内旋畸形,这是因为关节周围肌肉挛缩、骨质破坏等多种因素导致的关节结构改变。
二、髋关节结核的诊断
(一)病史采集
1.接触史:询问患者是否有与结核患者的密切接触史,因为髋关节结核大多是由身体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通过血行播散而来,如肺结核等。
2.既往病史:了解患者既往是否有结核病史,以及是否接受过抗结核治疗等情况,这对于判断病情的发展和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意义。
(二)体格检查
1.托马斯征阳性:患者仰卧,尽量屈曲健侧髋关节,使腰部贴紧床面,患侧下肢不能伸直为阳性,提示髋关节有屈曲畸形。
2.髋关节压痛:在髋关节周围进行压痛检查,结核病灶部位可有明显压痛,有助于定位病变位置。
3.关节活动度检查:准确测量髋关节的屈曲、伸展、内收、外展等活动度,了解活动受限的程度,这是评估病情严重程度的重要依据。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可见红细胞沉降率(血沉)增快,白细胞计数可正常或轻度升高,淋巴细胞比例可能增高,血沉增快反映了体内存在炎症反应,与结核的活动性相关。
2.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PPD试验阳性提示有结核感染,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结核,因为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能出现假阴性结果。
3.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血清中结核杆菌特异性抗体检测对诊断有一定辅助价值,但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和假阴性情况,需要结合临床其他表现综合判断。
(四)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早期:可见髋关节周围软组织肿胀,关节间隙正常或稍增宽。
进展期:可出现骨质疏松、骨质破坏,如股骨头、髋臼等部位的骨质破坏,关节间隙变窄等表现。
2.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的细节,如微小的骨质破坏灶、关节腔积液等情况,对于早期诊断和评估病变范围有重要价值。
3.MRI检查:对软组织病变的显示更为敏感,早期即可发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的异常信号,如滑膜增厚、积液等情况,有助于早期诊断髋关节结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