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手腕Colles骨折治疗需综合多因素,包括在局部麻醉下手法复位以恢复对位对线,根据情况选择外固定(石膏、外固定支架)或内固定,康复治疗分固定期间早期活动手指、肩肘部及拆除固定后锻炼腕关节、进行力量训练,还可对症用药物辅助,以最大程度恢复腕关节功能。
一、复位治疗
Colles骨折的复位是关键步骤,一般可采用手法复位。对于大多数稳定的Colles骨折,医生会在局部麻醉下进行手法复位。通过牵引、撬拨等手法,恢复骨折端的对位对线。例如,先进行纵向牵引,纠正骨折端的重叠移位,然后利用不同的手法矫正成角及侧方移位。需要考虑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因素,比如老年患者可能骨质疏松,复位时需更加轻柔,避免造成二次损伤。
二、固定治疗
1.外固定
石膏固定:复位成功后通常会采用石膏固定。一般使用前臂背侧石膏托或管型石膏固定,固定范围包括前臂近1/3至掌指关节,维持复位后的位置。要注意石膏的松紧度,过紧可能影响血液循环,过松则达不到固定效果。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骨骼生长发育的特点,石膏固定需要更加密切观察,因为儿童的血液循环相对更敏感,要防止因石膏固定不当导致缺血性肌挛缩等并发症。
外固定支架:对于一些不稳定的Colles骨折,如粉碎性骨折等,可能会选择外固定支架固定。外固定支架通过穿针固定在骨折远近端的骨骼上,能提供相对稳定的固定,便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在不同年龄的患者中,外固定支架的应用需要考虑骨骼的强度等因素,比如青少年骨骼强度相对较好,可能更适合外固定支架固定,而老年患者可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2.内固定:少数情况下,如严重粉碎性骨折或手法复位失败等,可能需要进行内固定手术。内固定可采用钢板螺钉等内固定装置。手术中要确保骨折端的良好复位和内固定的牢固。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内固定的选择和手术操作需考虑年龄相关的骨骼特性,例如儿童骨骼处于生长阶段,内固定物的选择要避免影响骨骼的生长发育。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固定期间)
手指活动:骨折固定后应尽早进行手指的屈伸活动,包括握拳、伸指等动作,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手指的僵硬和肌肉萎缩。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手指活动的指导要根据其配合程度进行调整,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等。
肩部和肘部活动:在骨折固定相对稳定的情况下,进行肩部的钟摆运动、肘部的屈伸活动等。例如肩部钟摆运动可以坐着或站立,身体前倾,患肢自然下垂,做前后、左右摆动等动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要考虑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老年患者可能因关节活动度本身较差,活动时要缓慢、适度。
2.后期康复(拆除固定后)
腕关节功能锻炼:拆除外固定后,逐步进行腕关节的屈伸、旋转等功能锻炼。可以通过主动的腕关节屈伸练习,如用健侧手辅助患侧腕关节进行屈伸运动,以及腕关节的旋转运动等。在锻炼过程中要注意循序渐进,避免过度活动导致再次损伤。不同年龄的患者康复进度可能不同,儿童恢复相对较快,但也需要逐步增加锻炼强度。
力量训练:随着腕关节活动度的改善,可进行手部的力量训练,如使用握力器进行握力训练等,以增强手部及腕部的力量,促进功能恢复。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力量训练的方式和强度要进行调整,比如青少年可以适当增加力量训练的强度和难度,而老年患者则要选择相对温和的力量训练方法。
四、药物辅助治疗
一般情况下,Colles骨折以复位、固定和康复治疗为主,药物辅助治疗主要是对症处理。例如疼痛明显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但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老年患者有胃肠道疾病史时,要谨慎使用非甾体抗炎药,需考虑其对胃肠道的刺激等不良反应风险。儿童患者则应避免使用可能影响骨骼发育或有其他不良影响的药物。
总之,右手腕Colles骨折的治疗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骨折类型等多方面因素,采取复位、固定、康复等多环节的治疗措施,以最大程度恢复腕关节的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