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导性耳聋是因外耳或中耳病变致声波传导路径受阻引发的听力减退疾病,外耳病变包括先天性外耳畸形、外耳道异物、外耳道耵聍栓塞;中耳病变有中耳炎症(急性、慢性)、中耳肿瘤、鼓膜病变(穿孔、硬化)、听骨链病变(中断、固定),不同病变各有其成因及相关特点。
一、传导性耳聋的定义
传导性耳聋是因外耳或中耳病变,致使声波传导路径受阻,进而引发听力减退的一种耳部疾病。正常听力的实现依赖于声波经外耳道、鼓膜、听骨链等结构有效传导至内耳。当传导环节出现问题时,就会造成传导性耳聋。
二、引起传导性耳聋的原因
(一)外耳病变
1.先天性外耳畸形
比如先天性外耳道闭锁,这是由于胚胎发育过程中外耳道形成障碍所致。在胎儿发育的特定阶段,耳部组织发育异常,导致外耳道部分或完全闭锁,使得外界声波无法正常传入中耳。这种情况在新生儿中可能就存在,性别上并无明显差异,但会影响患儿正常听力的获得,若不及时干预,会影响语言等功能的发育。
2.外耳道异物
多见于儿童,儿童好奇心强,易将小物体塞入外耳道,如豆类、小珠子等。异物阻塞外耳道,会阻碍声波的传导。不同年龄、性别的儿童都可能发生,生活中不注意外耳道防护的儿童更易出现此类情况。
3.外耳道耵聍栓塞
耵聍俗称耳屎,正常情况下耵聍可自行排出,但如果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就会积聚形成栓塞。老年人因外耳道皮肤弹性下降、肌肉松弛,耵聍排出困难,更易发生耵聍栓塞;而儿童如果频繁挖耳等也可能导致耵聍积聚。耵聍栓塞会堵塞外耳道,影响声波传导。
(二)中耳病变
1.中耳炎症
急性中耳炎:多发生于儿童,尤其是2-6岁的儿童,因为儿童的咽鼓管短、宽且平直,病原体更易经咽鼓管侵入中耳。上呼吸道感染时,细菌或病毒可通过咽鼓管蔓延至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常见的病原体有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等。急性中耳炎发作时,中耳腔会出现积液、炎症水肿等情况,影响声波的传导。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儿童的发病率相对较高,与儿童的生理结构特点密切相关。
慢性中耳炎:可由急性中耳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也可能因长期咽鼓管功能不良等原因引起。慢性中耳炎患者中耳黏膜会出现充血、增厚、粘连等病变,听骨链可能受到破坏,导致声波传导障碍。成年人相对儿童更易出现慢性中耳炎迁延不愈的情况,长期的耳部炎症刺激会逐渐破坏中耳结构。
2.中耳肿瘤
中耳癌相对较少见,但也可引起传导性耳聋。肿瘤生长会占据中耳空间,破坏中耳的正常结构,影响声波的传导。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但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性别上无明显特异性差异,肿瘤的生长会逐渐影响听力功能。
3.鼓膜病变
鼓膜穿孔:多因外伤(如掌击耳部、爆震等)或炎症等原因导致。外伤性鼓膜穿孔时,如穿孔较小,有可能自行愈合,但如果穿孔较大或长期不愈合,会影响鼓膜的振动功能,进而影响声波传导。炎症引起的鼓膜穿孔常见于慢性中耳炎等情况。各年龄段都可能出现鼓膜穿孔,外伤所致的鼓膜穿孔在有耳部外伤史的人群中发生,而炎症相关的鼓膜穿孔在中耳炎患者中常见。
鼓膜硬化:多由慢性中耳炎等疾病引起,中耳炎症刺激导致鼓膜出现瘢痕化、钙化等硬化病变,使鼓膜的弹性和振动性能下降,影响声波的传导。中老年人相对更易出现,因为长期的耳部炎症等因素积累,导致鼓膜发生硬化病变的几率增加。
4.听骨链病变
听骨链中断:可因外伤、炎症或先天性因素导致。例如头部外伤可能使听骨链骨折、脱位,造成听骨链中断,影响声波的传导。炎症如慢性中耳炎长期破坏听骨链结构,也可导致听骨链中断。任何年龄都可能发生,外伤所致的听骨链中断在有头部外伤史的人群中,而炎症相关的听骨链中断在慢性中耳炎患者中。
听骨链固定:多见于慢性中耳炎患者,中耳炎症导致听骨链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使听骨链活动受限,固定不动,从而影响声波的传导。中老年人由于耳部组织的退行性变等因素,在慢性中耳炎基础上更易出现听骨链固定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