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骨骨折治疗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及康复治疗,保守治疗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等情况,手法复位后外固定;手术治疗适用于骨折端明显移位等情况,有克氏针内固定、钢板螺钉内固定等方法;康复治疗分早期、中期、后期,分别进行活动度训练、消肿止痛、增加活动度、力量训练及全面恢复功能等。
一、保守治疗
1.适应证:适用于骨折端无明显移位或经过复位后位置良好的指骨骨折,尤其适用于儿童青枝骨折等情况。对于年龄较小的儿童,由于其骨骼的生长潜力和可塑性较强,保守治疗往往是首选。
2.方法
手法复位:在局部麻醉下,医生通过手法将移位的骨折端恢复到正常解剖位置。操作时需轻柔,避免对周围软组织造成进一步损伤。例如,对于简单的横形或短斜形指骨骨折,可采用适当的牵引、按压等手法进行复位。
外固定:复位成功后,需要进行外固定以维持骨折端的位置。常用的外固定方法有小夹板固定、石膏固定等。小夹板固定需要根据手指的形状进行定制,能够有效地限制手指的活动,提供稳定的固定环境。石膏固定则是用石膏绷带缠绕手指及周围肢体,形成坚固的固定装置。对于儿童患者,由于其手指生长较快,在选择外固定材料时需要考虑到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尽量选择对皮肤刺激小、透气性好的材料,并定期复查调整固定情况。
二、手术治疗
1.适应证
骨折端明显移位,手法复位失败:当骨折端移位较为严重,通过手法复位无法达到满意的解剖复位时,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例如,粉碎性指骨骨折且移位明显的情况。
开放性指骨骨折:开放性骨折容易导致感染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手术清创,并修复受损组织,同时固定骨折端。
涉及关节面的指骨骨折:如果骨折累及手指关节面,为了恢复关节的正常解剖结构和功能,避免后期出现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通常需要手术治疗。比如,指骨远端关节面骨折,影响关节的平整性,需要通过手术准确复位并固定。
2.手术方法
克氏针内固定:是指骨骨折常用的手术固定方法之一。通过将克氏针穿过骨折端,将骨折块固定在一起。克氏针可以经皮穿入,手术创伤较小。但术后需要注意克氏针的护理,避免感染,并且定期拍摄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对于儿童患者,由于骨骼仍在生长,克氏针的拔除时间需要根据骨折愈合情况和骨骼生长发育情况谨慎决定,一般在骨折愈合后半年左右,根据X线片显示骨痂生长良好时可考虑拔除克氏针。
钢板螺钉内固定:适用于一些复杂的指骨骨折,如多段骨折或伴有严重软组织损伤的骨折。钢板螺钉能够提供更坚强的固定,有利于骨折的愈合。但手术相对复杂,对医生的操作技术要求较高。术后同样需要密切观察伤口情况,预防感染,并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
三、康复治疗
1.早期康复(术后1-2周)
手指活动度训练:在骨折固定后,即可开始进行手指的轻度活动,如缓慢地屈伸手指,但要避免过度活动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儿童患者,家长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协助进行手指的被动活动,以防止手指关节僵硬。可以通过轻柔地弯曲和伸展手指,每次活动5-10分钟,每天3-4次。
消肿止痛:可以采用抬高患肢的方法,促进血液回流,减轻肿胀。同时,可进行局部的冷敷(在术后早期)等方法缓解疼痛和肿胀。
2.中期康复(术后2-6周)
增加活动度:逐渐增加手指的活动范围和强度。可以进行主动的手指屈伸练习,如使用健侧手指辅助患侧手指进行活动,或者进行一些简单的抓握动作训练,如捏取小珠子等。对于儿童患者,要根据其配合程度和骨折愈合情况适当调整训练强度,避免因训练不当影响骨折愈合。
力量训练:开始进行手指的力量训练,如使用弹力带进行手指的对抗训练,增强手指的肌肉力量,为后期的功能恢复打下基础。
3.后期康复(术后6周以上)
全面恢复功能:继续加强手指的活动度和力量训练,直到恢复正常的手指功能。可以进行一些日常生活活动的模拟训练,如写字、抓握筷子等,使患者能够尽快恢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对于儿童患者,在康复过程中要注重其心理状态,给予鼓励和支持,帮助其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促进手指功能的完全恢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