筋膜炎是筋膜的非特异性炎症,分为腰背肌筋膜炎、足底筋膜炎等类型,由肌肉劳损、受寒受潮、外伤等引起,有疼痛、肌肉紧张或痉挛、活动受限等表现,可通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诊断,可通过保持正确姿势、适度运动锻炼、注意保暖防潮预防,儿童、孕妇、老年人有各自筋膜炎注意事项。
二、筋膜炎的分类及常见类型
1.腰背肌筋膜炎:多与长期不良姿势、慢性劳损等有关,常见于长期伏案工作、弯腰劳作人群,腰部肌肉筋膜反复受到牵拉刺激,易引发炎症反应,出现腰背部疼痛、肌肉紧张等症状。
2.足底筋膜炎:常因长时间行走、跑步等导致足底筋膜反复微损伤,多见于爱好运动人群或长时间站立工作者,主要表现为足跟部疼痛,晨起或长时间休息后行走时疼痛明显,活动后可稍缓解,但过度活动又会加重。
三、筋膜炎的病因
1.肌肉劳损:长期重复某一动作,如长时间弯腰干活、伏案工作等,会使相应部位的肌肉筋膜持续处于紧张状态,容易发生损伤,进而引发炎症。例如,长期伏案工作的人,颈部和肩部的肌肉筋膜长时间处于收缩状态,容易患颈肩部位的筋膜炎。
2.受寒受潮:寒冷、潮湿的环境会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筋膜组织的代谢紊乱,增加筋膜炎的发生风险。比如,在寒冷潮湿的环境中长时间停留,人体腰部、腿部等部位的筋膜易受影响而引发炎症。
3.外伤:急性的外伤,如扭伤、挫伤等,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局部组织修复过程中可能出现异常,导致筋膜炎症的发生。例如,腰部急性扭伤后,若恢复不佳,容易引发腰背肌筋膜炎。
四、筋膜炎的临床表现
1.疼痛:是筋膜炎最主要的症状,疼痛程度不一,可为隐痛、胀痛或刺痛等,疼痛部位相对固定,且在劳累、受寒等因素刺激下可加重。以足底筋膜炎为例,患者足跟部疼痛可放射至足底,行走时疼痛明显。
2.肌肉紧张或痉挛:炎症刺激会导致肌肉出现反射性紧张或痉挛,触摸时可感觉到肌肉发硬、紧张,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常可摸到腰背部紧张的肌肉条索。
3.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肌肉紧张,患者相应部位的活动会受到限制,如腰背肌筋膜炎患者弯腰、转身等动作可能会受到影响,足底筋膜炎患者行走功能会受到一定限制。
五、筋膜炎的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医生通过触诊等方式检查病变部位,可发现局部肌肉紧张、压痛明显等表现,例如检查腰背肌筋膜炎时,在腰背部特定区域可触及压痛点。
2.影像学检查:一般可通过超声检查或磁共振成像(MRI)等,观察筋膜组织的形态、结构等情况,帮助明确是否存在筋膜炎症以及炎症的严重程度,超声检查可发现筋膜增厚、回声改变等情况,MRI能更清晰地显示筋膜的病变细节。
六、筋膜炎的预防措施
1.保持正确姿势:无论是坐姿还是站姿,都要保持身体的正直,避免长期弯腰、驼背等不良姿势,例如长时间使用电脑时,要保持屏幕与眼睛平视,座椅高度合适,使腰部得到良好支撑。
2.适度运动锻炼: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和肌肉拉伸锻炼,增强肌肉力量和柔韧性,如散步、游泳、瑜伽等,有助于维持筋膜的健康状态,例如每周进行几次适量的游泳运动,可锻炼全身肌肉,对预防筋膜炎有一定帮助。
3.注意保暖防潮:根据环境温度及时增减衣物,避免长时间处于寒冷潮湿的环境中,在寒冷天气外出时要注意腰部、足部等部位的保暖,居住环境要保持干燥。
七、特殊人群筋膜炎的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发生筋膜炎相对较少,但如果是因运动损伤等导致,要注意避免过度运动,家长应监督儿童进行适度的体育活动,运动前后要做好充分的热身和拉伸,防止筋膜损伤引发炎症。
2.孕妇:孕妇由于身体重心改变,腰部肌肉筋膜承受的压力增大,容易发生腰背肌筋膜炎。孕妇要注意合理休息,避免长时间站立或久坐,休息时可采取左侧卧位,减轻腰部压力,同时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适度的腰部肌肉放松锻炼。
3.老年人:老年人筋膜组织本身退变,加上可能存在的关节退变等问题,更容易发生筋膜炎。老年人要注意适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等舒缓的运动方式,同时要注意关节和筋膜部位的保暖,防止受寒引发炎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