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又称冻结肩等,50岁左右人群易患,发病与慢性炎症等有关,症状为疼痛、活动受限等,早期保守治疗,晚期可手术;肩袖损伤由肩袖肌腱损伤引起,各年龄段可发病,创伤致年轻人损伤,退变加轻微暴力致老年人损伤,症状有疼痛、无力等,部分撕裂轻可保守,完全撕裂或保守无效需手术,不同人群患病及治疗有差异。
肩袖损伤:肩袖是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肩袖损伤是指这些肌腱的损伤,包括肌腱的部分撕裂或完全断裂。任何年龄段均可发生,但多见于40岁以上人群,创伤是年轻人肩袖损伤的主要原因,如跌倒时手外展着地或手持重物,肩关节突然外展上举或扭伤等;老年人肩袖损伤则常因肩袖退变,再加上轻微扭转暴力引起肌腱断裂。
症状表现
肩周炎:主要症状为肩部疼痛,起初疼痛较轻,以后逐渐加重,或钝痛或刀割样痛,且呈持续性,气候变化或劳累后常使疼痛加重,疼痛可向颈项及上肢(特别是肘部)扩散,当肩部偶然受到碰撞或牵拉时,常可引起撕裂样剧痛,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上举、内外旋更为明显,随着病情进展,肩关节各方向的主动和被动活动均受限,严重时肘关节功能也可受影响,屈肘时手不能摸到同侧肩部,尤其在手臂后伸时不能完成屈肘动作。
肩袖损伤:主要症状是肩关节疼痛、无力,疼痛部位多在肩前方、外侧或后方,部分患者可出现夜间痛,影响睡眠。肩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上举时疼痛和无力更为明显,患者常感觉手臂不能举过头顶,严重肩袖损伤时可出现肌肉萎缩,尤其是冈上肌萎缩较常见。
体征检查
肩周炎:体检时可见肩关节周围肌肉萎缩,肩关节各方向活动均受限,以外旋、外展和内旋、后伸最重,肩关节周围可有广泛压痛,并可向颈部及肘部放射,肩关节以外展为甚。
肩袖损伤:体检时肩袖损伤处有明显压痛,尤其是在肩峰下、大结节处。肩袖损伤时可出现肩袖撞击征阳性,如Jobe试验(空罐试验):患者外展肩关节至90°,前屈30°,拇指向下,检查者给予阻力,若患者不能抗阻外展肩关节则为阳性;落臂试验:患者上肢外展90°,检查者扶持其肘部,然后让患者缓慢放下上肢,若不能缓慢放下而迅速落下则为阳性。
影像学检查
肩周炎:X线检查早期可无明显异常,晚期可见肩关节间隙变窄,骨质疏松,冈上肌腱、肱二头肌长头肌腱钙化等。肩关节造影可见关节囊收缩,关节囊下腔变小。MRI检查可显示肩关节囊增厚、肩关节腔积液等,但对于肩袖损伤的显示不如肩袖损伤敏感。
肩袖损伤:X线检查可发现大结节处有钙化影,对肩袖损伤的诊断价值有限。MRI检查是诊断肩袖损伤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肩袖损伤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能看到肩袖肌腱的高信号影,部分撕裂时可见肌腱内的高信号,完全撕裂时可见肌腱连续性中断。超声检查也可用于肩袖损伤的诊断,尤其对于表浅的肩袖损伤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观察肩袖肌腱的形态、厚度及回声情况。
治疗原则
肩周炎:早期以保守治疗为主,包括休息、制动、理疗(如热敷、超短波、红外线照射等)、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炎药,可缓解疼痛和炎症)、功能锻炼(如爬墙运动、画圈运动等,逐渐增加肩关节活动范围)。晚期肩关节粘连严重、功能受限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如肩关节松解术。
肩袖损伤:对于部分撕裂且症状较轻的患者,可采取保守治疗,包括休息、制动、理疗、药物治疗及康复锻炼。对于完全撕裂或部分撕裂但症状严重、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多需手术治疗,如肩袖修补术等。手术治疗的目的是修复损伤的肩袖肌腱,恢复肩关节的功能。
不同年龄、性别、生活方式和病史的人群在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均有不同表现。例如,老年人由于肩袖退变,更容易发生肩袖损伤;女性在更年期后由于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肩周炎的发生率可能相对较高;长期从事肩部过度活动工作的人群,如运动员、理发师等,肩周炎和肩袖损伤的发病风险均增加;有肩部外伤史的人群,肩袖损伤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无外伤史人群。在面对特殊人群时,如老年人进行治疗时需更加谨慎评估手术风险等,女性在更年期前后需注意肩部的保健和预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