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因血供受损或中断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进而引发结构改变、塌陷及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病因有创伤性(儿童多因股骨颈骨折,成人与髋关节脱位等有关)和非创伤性(长期大量饮酒、长期用糖皮质激素及患镰状细胞贫血等),病理是血供中断后骨细胞等死亡致结构改变,临床表现有疼痛、活动受限等,诊断靠影像学检查,治疗分非手术(限制负重、药物)和手术(保髋、人工髋关节置换),儿童和老年患者治疗有不同注意事项。
一、定义与基本概念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是一种由于股骨头血供受损或中断,导致骨细胞及骨髓成分死亡,继而引起股骨头结构改变、塌陷,最终导致髋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
二、病因
1.创伤性因素
儿童:多因股骨颈骨折等创伤引起,儿童股骨颈骨折后,股骨头的血供容易受到破坏,从而增加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发生风险。例如,儿童股骨颈骨折后,供应股骨头的主要血管可能受损,影响股骨头的血液供应。
成人:髋关节脱位、股骨头骨折等创伤也可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如髋关节脱位后,股骨头的血供可能受到影响,进而引发坏死。
2.非创伤性因素
酒精因素:长期大量饮酒是常见原因之一。酒精可导致脂肪代谢紊乱,使脂肪在股骨头内堆积,堵塞血管,影响血供。长期大量饮酒者患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几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
糖皮质激素使用: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如患有自身免疫性疾病、肾病综合征等疾病需要长期使用激素治疗时,激素可影响脂肪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等,导致股骨头血供障碍。
其他疾病:如镰状细胞贫血、减压病等。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红细胞异常,容易发生栓塞,影响股骨头血供;减压病是由于人体从高压环境快速转到低压环境时,体内形成气泡,堵塞血管,包括股骨头的血管,从而引发坏死。
三、病理生理过程
股骨头血供中断后,骨细胞首先发生缺血缺氧,进而死亡。随着时间推移,骨髓成分也逐渐死亡,股骨头内的结构开始发生改变,如骨小梁断裂、塌陷等,导致股骨头外形改变,髋关节功能受到影响。
四、临床表现
1.症状
疼痛:早期多表现为腹股沟区、臀部或膝关节周围的隐痛、钝痛,随着病情进展,疼痛逐渐加重,行走或活动后疼痛明显加剧。儿童患者可能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容易被误诊。
髋关节活动受限:表现为髋关节屈伸、内旋、外旋等活动范围减小,患者可能出现跛行等症状。
2.体征
髋关节压痛:在腹股沟中点附近可有明显压痛。
肢体短缩:病情严重时可能出现患侧肢体短缩。
五、诊断方法
1.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早期可能无明显异常,随着病情进展,可出现股骨头密度改变、骨小梁断裂、塌陷等表现。
CT检查:能更清晰地显示股骨头的结构改变,对于早期诊断有一定帮助,可发现X线不易察觉的微小病变。
磁共振成像(MRI):是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最敏感的方法,在骨细胞坏死、骨髓水肿等早期改变时即可出现异常信号。
六、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限制负重:通过拄拐等方式减少股骨头的负重,延缓病情进展。适用于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
药物治疗:可使用一些改善血供、促进骨修复的药物,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
保髋手术:如髓芯减压术、带血管蒂骨移植术等,适用于股骨头尚未塌陷或塌陷范围较小的患者。例如髓芯减压术可以降低股骨头内的压力,改善血供。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适用于股骨头塌陷严重、髋关节功能严重受损的患者。这是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但对于年轻患者,需考虑假体的使用寿命等问题。
七、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患者:儿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多与创伤等因素有关,在治疗过程中需密切关注股骨头的发育情况,因为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治疗方法的选择需要更加谨慎,尽量选择对生长影响较小的治疗方式,如非手术治疗为主,若需手术,要充分评估手术对儿童生长发育的影响。
2.老年患者:老年患者可能合并其他基础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在治疗时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全身情况。手术治疗时要评估患者的心肺功能等,以确保手术安全。同时,术后康复需要更加注重循序渐进,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