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诺如病毒需从切断传播途径、管理传染源、保护易感人群及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入手,包括注意个人卫生、保障食品安全与饮水安全、隔离患者并处理污染物、通过合理饮食等增强免疫力以及儿童、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人群的特殊防护。
一、切断传播途径
1.注意个人卫生
手卫生:勤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尤其是在进食前、如厕后、更换尿布后以及处理被污染的物品后。研究表明,正确的手卫生可以显著降低诺如病毒感染的风险,因为诺如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经手接触污染的物体表面后再接触口是常见的传播方式。对于儿童,家长应监督并协助其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可选择含有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但在手部明显脏污时,还是需要用肥皂和水清洗。
避免接触患者:尽量避免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密切接触,如不要共用餐具、水杯等。诺如病毒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中含有大量病毒,接触后容易被感染。
2.食品安全与饮水安全
食物处理:确保食物彻底煮熟,尤其是贝类等海鲜类食物。诺如病毒在60℃以上高温持续30分钟可被灭活,所以将食物充分煮熟能有效杀死病毒。对于水果和蔬菜,要清洗干净,最好去皮后食用。避免食用生的或未煮熟的食物,特别是生冷的贝类。
饮水安全:饮用安全的饮用水,如煮沸后的水或符合卫生标准的瓶装水。如果是使用井水等水源,要确保其经过适当的净化处理。在一些水源可能受污染的地区,要特别注意饮水安全,防止因饮用被诺如病毒污染的水而感染。
二、管理传染源
1.隔离患者: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应进行隔离,直到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因为患者在发病期间会持续排出病毒,隔离可以防止病毒传播给他人。对于家庭中的患者,应尽量让其单独使用卫生间,并对其使用过的卫生间进行定期消毒。
2.处理患者污染物:患者的呕吐物和粪便应使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处理。在清理呕吐物时,要先戴上手套和口罩,用一次性吸水材料(如纱布、毛巾等)蘸取1000mg/L-2000mg/L的含氯消毒液覆盖呕吐物,由外向内小心清除,清除完毕后,再用含氯消毒液对污染区域进行喷洒消毒,作用30分钟以上,然后再进行清洁。对于患者的衣物等污染物,也应进行单独清洗和消毒。
三、保护易感人群
1.疫苗接种:目前针对诺如病毒的疫苗还在研发中,尚无有效的预防性疫苗广泛应用。但随着研究的进展,未来可能会有相关疫苗上市,可关注医学进展。
2.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均衡的饮食,摄入充足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例如,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优质蛋白质来源(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对于儿童,要保证其营养的全面摄入,以维持良好的身体免疫状态。
适度运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儿童可以每天进行一定时间的户外活动,成年人可以每周进行多次中等强度的运动(如快走、慢跑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身体的免疫力,但要注意根据自身情况适度运动,避免过度劳累。
充足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有助于身体的修复和免疫系统的调节。儿童需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一般年龄越小,所需睡眠时间越长,婴儿可能需要12-16小时,幼儿和儿童也需要10-14小时左右;成年人一般需要7-8小时的睡眠时间。
四、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儿童:儿童是诺如病毒感染的易感人群,家长要格外注意其卫生习惯的培养。在托幼机构等集体场所,要配合机构做好卫生管理工作,如定期对玩具、餐具等进行消毒。当儿童感染诺如病毒出现腹泻、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补充水分,防止脱水,可以给儿童饮用口服补液盐。同时,要注意儿童的个人卫生,勤换尿布,保持臀部清洁,避免发生尿布疹等继发感染。
2.老年人:老年人免疫力相对较低,感染诺如病毒后更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老年人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安全,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果出现诺如病毒感染症状,要及时就医,并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和护理,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电解质。
3.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如患有艾滋病、恶性肿瘤等疾病的人群,感染诺如病毒后病情可能更为严重。这类人群要严格做好防护措施,避免接触诺如病毒感染患者,加强个人卫生,确保饮食和饮水安全。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尽快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