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文档围绕褥疮的治疗、护理及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展开。治疗方面,有清创治疗(外科手术清创、自溶性清创、机械性清创)、药物治疗(抗生素、生长因子类药物、消毒剂)和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红外线照射、高压氧治疗);护理包括皮肤护理(定期检查、保持清洁干燥、使用皮肤保护剂)、体位管理(定时翻身、采用合适卧位、使用减压床垫)和营养支持(保证摄入足够营养,必要时鼻饲或胃肠外营养支持);不同人群特殊考虑上,老年人宜选温和治疗、加强皮肤护理与营养支持并关注心理;儿童避免刺激性方法,优先非药物治疗和温和护理,注意安抚情绪;糖尿病患者要控糖和加强伤口处理,心血管疾病患者体位和物理治疗时注意不影响心血管功能;肥胖患者要控制体重、选合适减压设备和注重皮肤褶皱护理;长期卧床患者加强体位和皮肤护理,鼓励床上活动,能坐起者用减压坐垫。
一、褥疮的治疗
1.清创治疗:清创是去除褥疮伤口内坏死组织的重要手段。对于有大量坏死组织的褥疮,可采用外科手术清创,能快速清除坏死组织,但对患者身体有一定创伤,适合身体状况较好、能耐受手术的患者。也可使用自溶性清创,利用伤口自身的渗出液和酶溶解坏死组织,这种方法相对温和,适用于不耐受手术的患者,如老年人或身体虚弱者。还可使用机械性清创,如用湿干敷料更换法,不过可能会损伤健康组织。
2.药物治疗:抗生素用于治疗或预防褥疮感染,如莫匹罗星软膏等,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细菌耐药。生长因子类药物可促进细胞增殖和血管生成,加速伤口愈合,如重组人表皮生长因子凝胶。消毒剂可清洁伤口,减少细菌数量,常用的有碘伏等。
3.物理治疗:紫外线照射能杀菌、促进血液循环和上皮细胞生长,可用于早期褥疮。红外线照射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反应,适用于各期褥疮,但照射时要注意距离和时间,避免烫伤皮肤。高压氧治疗可提高血氧含量,促进伤口愈合,对难治性褥疮有较好效果,但需要特殊设备,且价格相对较高。
二、褥疮的护理
1.皮肤护理:定期检查皮肤,尤其是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肘部等。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每天用温水擦拭皮肤,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对于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清理排泄物,可使用皮肤保护剂,如凡士林、氧化锌软膏等,防止皮肤受尿液和粪便刺激。
2.体位管理:定时翻身是预防和护理褥疮的关键措施。一般每2小时翻身一次,可使用翻身垫、气垫床等辅助设备,减轻局部皮肤压力。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可采用30°倾斜侧卧位,避免完全侧卧位时骨隆突处承受过大压力。使用减压床垫,如泡沫床垫、凝胶床垫等,可分散身体压力。
3.营养支持:保证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热量、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是伤口愈合的重要物质,可多食用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富含蛋白质的食物。维生素C和锌等营养素也对伤口愈合有重要作用,可通过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来补充。对于不能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患者,可采用鼻饲或胃肠外营养支持。
三、不同人群的特殊考虑
1.老年人:老年人身体机能下降,皮肤弹性差、血液循环不良,褥疮愈合能力较弱。在治疗上,应选择温和的治疗方法,避免过度治疗。护理时要更加注重皮肤护理和营养支持,适当增加翻身次数,同时要关注老年人的心理状态,给予心理安慰。
2.儿童:儿童皮肤娇嫩,褥疮发生率相对较低,但一旦发生,愈合较快。治疗时应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药物和治疗方法,优先采用非药物治疗和温和的护理措施。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安抚儿童情绪,可通过玩具、游戏等方式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对治疗和护理的抗拒。
3.患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如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高,伤口愈合困难,且容易感染。治疗时要严格控制血糖,同时加强局部伤口处理。护理时要注意观察伤口变化,预防感染。对于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在进行体位管理和物理治疗时,要注意避免影响患者的心血管功能,动作要轻柔。
4.肥胖患者:肥胖患者身体压力大,褥疮不易愈合。治疗时要注意控制体重,可适当增加活动量。护理时要选择合适的减压设备,如加大尺寸的气垫床,同时要注意皮肤褶皱处的护理,保持清洁干燥。
5.长期卧床患者:这类患者发生褥疮的风险高,要加强体位管理和皮肤护理。鼓励患者进行适当的床上活动,如肢体主动或被动运动,促进血液循环。对于能坐起的患者,可使用减压坐垫,减轻臀部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