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关节炎的体征包括视诊、触诊、动诊方面的表现。视诊有关节肿胀(炎症活动表现)、关节畸形(病情进展表现);触诊有压痛(提示内部病变)、温度改变(炎症活动体现);动诊有关节活动受限(影响关节功能)、摩擦感(提示关节结构异常),这些体征可帮助判断病情、辅助诊断及制定治疗康复计划。
一、视诊体征
(一)关节肿胀
表现: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出现膝关节肿胀,外观上可见关节周围组织膨隆。其发生机制与炎症导致的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等有关。在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可能因长期退变、磨损引发慢性炎症,导致滑膜反复受到刺激,分泌过多滑液;年轻患者若有创伤等因素引起的膝关节炎,也会出现急性的滑膜炎症反应,导致关节肿胀。性别上无明显差异,但不同生活方式人群有别,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或频繁屈膝、伸膝运动的人群,膝关节磨损风险高,更易出现肿胀。
意义:关节肿胀是膝关节炎炎症活动的一个重要体征表现,提示关节内存在炎症反应及可能的液体潴留等情况,可作为判断病情活动度的参考依据之一。
(二)关节畸形
表现: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出现膝内翻或膝外翻畸形等。例如膝内翻时,双下肢自然伸直或站立时,两足内踝能相碰而两膝不能靠拢;膝外翻则表现为两膝能靠拢而两足内踝不能相碰。在儿童期若有影响膝关节发育的疾病导致膝关节炎,可能会严重影响膝关节正常生长发育,引发畸形;成年人膝关节炎出现畸形多与长期病变导致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等有关,不同生活方式中,长期不正确的姿势、过度使用膝关节等都可能加速畸形的发展。
意义:关节畸形是膝关节炎较为严重的体征表现,提示关节结构已发生明显改变,关节功能受到较大影响,往往意味着病情处于较进展阶段,需要积极干预来防止进一步恶化。
二、触诊体征
(一)压痛
表现:在膝关节周围特定部位可触及压痛,常见的压痛部位有关节间隙、髌骨周围等。例如髌股关节面、内外侧副韧带附着点等部位。不同年龄人群压痛部位可能有一定差异,儿童膝关节炎若由感染等因素引起,压痛部位可能更广泛;老年人膝关节炎因退变,压痛多集中在关节间隙等退变明显区域。生活方式方面,长期运动损伤导致的膝关节炎,压痛部位可能与损伤的具体结构相关。
意义:压痛提示膝关节内部存在病变,如软骨损伤、滑膜炎症、韧带损伤等情况,通过压痛部位可初步判断病变可能累及的组织和结构,辅助诊断膝关节炎的具体病理改变。
(二)温度改变
表现:部分膝关节炎患者可出现膝关节局部温度升高的情况。这是因为炎症反应导致局部血液循环加快,代谢增强,使得膝关节周围组织温度高于正常。在儿童膝关节炎中,若为感染性因素引起,炎症导致的局部发热可能更明显;对于老年患者,慢性炎症引起的局部温度改变相对较缓慢,但也能反映关节内存在炎症状态。
意义:膝关节局部温度改变是炎症活动的一个体征体现,温度升高提示关节内有炎症反应,可帮助判断膝关节炎的炎症程度和活动情况。
三、动诊体征
(一)关节活动受限
表现:患者膝关节的屈伸活动范围可能减小。例如正常膝关节屈曲可达135°-150°,伸直可达0°,而膝关节炎患者可能屈曲角度减小,伸直也可能不完全,出现活动受限。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程度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膝关节炎导致的活动受限可能影响其正常的肢体运动和功能发育;老年人因退变基础上的膝关节炎,活动受限往往逐渐加重,生活中上下楼梯、下蹲等动作会明显受影响。生活方式中,长期缺乏运动导致关节灵活性下降的人群,患膝关节炎后活动受限可能更明显。
意义:关节活动受限是膝关节炎影响关节功能的重要体征,反映了关节软骨、滑膜、韧带等多种组织病变导致关节正常运动功能受到阻碍,可用于评估病情对关节功能的损害程度,也是制定治疗方案和康复计划的重要依据之一。
(二)摩擦感
表现:在检查膝关节活动时,可感觉到摩擦感,常见的有骨摩擦感和肌腱摩擦感等。例如屈伸膝关节时,可触及到关节面之间的摩擦声或摩擦感,这是由于关节软骨破坏、骨质增生等导致关节面不平整,在活动时相互摩擦产生。不同年龄人群中,老年患者因关节退变,骨质增生等情况较多,更容易出现摩擦感;年轻患者若有创伤性膝关节炎,也可能因软骨损伤等出现摩擦感。
意义:摩擦感的出现提示关节内存在结构异常,如软骨磨损、骨质增生等,是膝关节炎病理改变的一个重要体征表现,有助于明确关节病变的具体情况,辅助诊断和评估病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