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窦炎是发生在筛窦部位的炎症性疾病,其病因包括感染、过敏、鼻腔其他疾病等;临床表现有局部的鼻塞、流涕、头痛及全身的发热、乏力等;诊断可通过鼻内镜和鼻窦CT;治疗有药物和手术方式;可通过增强免疫力、避免过敏原、积极治疗鼻腔疾病来预防。
一、病因
1.感染因素
上呼吸道感染是常见病因,例如病毒(如鼻病毒、流感病毒等)或细菌(如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等)感染蔓延至筛窦,引发炎症。儿童由于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相对成人更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诱发筛窦炎。
鼻窦外伤也可能导致筛窦炎,外伤后鼻窦黏膜受损,细菌等病原体容易侵入筛窦引发炎症。
2.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患者,过敏原(如花粉、尘螨等)刺激鼻腔黏膜,可累及筛窦黏膜,导致筛窦出现炎症反应。过敏体质者更易发生这种情况,且在花粉季等过敏原暴露频繁的时期,筛窦炎的发病风险会增加。
3.鼻腔其他疾病因素
鼻腔息肉、鼻甲肥大等疾病可阻塞筛窦开口,影响筛窦的引流,使筛窦内的分泌物积聚,容易引发炎症。例如,长期存在的鼻腔息肉可能逐渐堵塞筛窦自然开口,导致筛窦通气和引流障碍,进而引发筛窦炎。
二、临床表现
1.局部症状
鼻塞:患侧或双侧鼻腔通气不畅,这是因为筛窦炎症导致鼻腔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从而阻塞鼻腔通道。儿童鼻塞可能会影响呼吸,导致睡眠时张口呼吸等情况。
流涕:多为脓性或黏脓性鼻涕,筛窦炎引起的鼻涕可流向鼻咽部,患者可能会有抽吸鼻涕后吐出的情况。
头痛:筛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头痛症状,疼痛部位多在眼内眦或鼻根部,也可放射至头顶或枕部。头痛的程度和性质因人而异,部分患者在低头、咳嗽、用力时头痛可能加重。例如,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安、用手揉眼等与头痛相关的异常行为。
2.全身症状
急性筛窦炎患者可能出现发热、畏寒、乏力等全身症状,体温可升高至38℃左右甚至更高。而慢性筛窦炎患者全身症状相对较轻,可能仅有倦怠、食欲减退等表现。
三、诊断方法
1.鼻内镜检查
通过鼻内镜可以直接观察筛窦开口及筛窦黏膜的情况,可见筛窦开口处有脓性分泌物,筛窦黏膜充血、肿胀甚至有息肉样变等表现。对于不同年龄段的患者,操作时需注意轻柔,儿童因鼻腔较窄小,更要谨慎操作以避免损伤鼻腔黏膜。
2.影像学检查
鼻窦CT:是诊断筛窦炎的重要方法,可清晰显示筛窦内的炎症情况,如黏膜增厚、有无积液、有无骨质破坏等。通过鼻窦CT能准确判断筛窦炎的病变范围和严重程度,对于制定治疗方案有重要指导意义。例如,能明确是单纯筛窦黏膜炎症还是伴有筛窦骨质破坏等较严重情况。
四、治疗原则
1.药物治疗
抗生素:对于细菌感染引起的筛窦炎,可根据病情选用合适的抗生素。但需注意避免滥用抗生素,应根据病原菌药敏试验结果选择。例如,对于常见的细菌感染,可选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等抗生素,但要注意儿童使用抗生素时需考虑其年龄和体重等因素,避免使用不适合儿童的抗生素。
鼻用糖皮质激素:能减轻筛窦黏膜的炎症反应,缓解鼻塞、流涕等症状。鼻用糖皮质激素可改善鼻腔通气和引流,儿童使用时需选择合适的剂型和剂量,遵循儿童用药的安全原则。
黏液促排剂:可以促进筛窦内黏液的排出,改善鼻窦的通气引流。例如,一些黏液促排剂能使黏稠的鼻涕变稀,有利于排出。
2.手术治疗
对于经药物治疗无效、筛窦有明显解剖异常(如筛窦间隔异常、筛窦开口严重阻塞等)或存在鼻息肉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是通过内镜鼻窦手术开放筛窦开口,清除病变组织,恢复筛窦的正常通气和引流功能。手术时要充分考虑患者的年龄等因素,儿童手术需更加精细操作,减少对鼻腔鼻窦发育的影响。
五、预防措施
1.增强免疫力
合理饮食,保证营养均衡,多摄入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瘦肉、鸡蛋等。适当运动,根据不同年龄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儿童可进行户外活动、玩耍等,成人可选择跑步、游泳等运动,增强身体抵抗力,减少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从而降低筛窦炎的发病风险。
2.避免过敏原
对于过敏体质者,要尽量避免接触过敏原。如明确对花粉过敏,在花粉季尽量减少外出,外出时佩戴口罩;对尘螨过敏者,要保持室内清洁,定期清洗床上用品、窗帘等,使用防螨床垫、枕头等。
3.积极治疗鼻腔疾病
及时治疗鼻腔息肉、鼻甲肥大等鼻腔疾病,防止其阻塞筛窦开口引发筛窦炎。定期进行鼻腔检查,一旦发现鼻腔有异常情况,应尽早进行干预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