肱骨内上髁炎的相关因素包括过度使用、创伤和解剖因素。过度使用涉及运动相关的频繁手部动作、日常活动的过度或慢性劳损;创伤包括急性损伤如手部或肘部扭伤、儿童牵拉性损伤及慢性累积性创伤;解剖因素有个体解剖结构差异如前臂屈肌起点和肘部生物力学不同,以及年龄相关的解剖变化如儿童骨骺特点和老年人组织退变。
一、过度使用相关因素
1.运动相关
频繁重复手部动作的运动员:例如网球、高尔夫球等运动员,在进行运动时,手部和肘部需要反复进行伸展、屈曲等动作,会使肱骨内上髁处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受到过度牵拉。以网球运动员为例,击球动作需要频繁地使用前臂屈肌,长期如此容易导致肱骨内上髁炎。研究表明,网球运动员中肱骨内上髁炎的发生率相对较高,这与他们频繁的手部运动导致局部组织反复受力有关。
长期从事手工劳动的人群:如木工、砖瓦工等,长时间重复性地使用手部力量进行操作,会使肱骨内上髁周围的肌肉和肌腱承受过多的负荷。木工在拉锯等操作过程中,前臂屈肌不断收缩发力,久而久之容易引发肱骨内上髁炎。
2.日常活动相关
儿童和青少年的过度活动:儿童和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但如果进行过度的攀爬、抓握等活动,也可能导致肱骨内上髁处的组织受到影响。比如一些孩子过度热衷于攀爬类游戏,频繁的上肢用力动作可能会引起肱骨内上髁炎。对于青少年来说,如果参与过多需要频繁使用手臂力量的体育活动或体力劳动,也增加了患病风险。
老年人的慢性劳损: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肌肉力量和肌腱弹性逐渐下降,日常的一些简单活动,如拧毛巾、扫地等,也可能因为肌肉力量不足导致手臂用力不当,使肱骨内上髁处的组织反复受力,长期积累引发炎症。
二、创伤因素
1.急性损伤
手部或肘部的急性扭伤:当手部或肘部受到突然的外力撞击或扭转时,可能会导致肱骨内上髁周围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发生损伤。例如,在运动中突然摔倒,手部撑地时导致肘部过度扭转,或者被外力直接撞击肘部,都可能引起肱骨内上髁处的急性损伤,如果损伤没有得到良好的修复,就容易发展为慢性炎症,即肱骨内上髁炎。
儿童的牵拉性损伤:儿童的骨骼和软组织相对较为脆弱,在受到过度牵拉时容易出现问题。比如儿童在被突然牵拉手臂时,可能会导致肱骨内上髁处的骨骺或周围软组织受到牵拉损伤,这也是儿童肱骨内上髁炎的一个可能诱因。例如,孩子在被用力拉扯手臂的情况下,就可能引发相关组织的损伤,进而引发炎症。
2.慢性累积性创伤:长期的微小创伤积累也会导致肱骨内上髁炎。比如长期重复性的手部抓握动作,虽然每次的力量不大,但长期积累下来,也会使肱骨内上髁处的肌腱等组织发生慢性损伤,引起炎症反应。像一些长时间使用手机、电脑进行精细操作的人群,尽管单次操作的力量很小,但长期下来也可能导致肱骨内上髁炎。
三、解剖因素
1.个体解剖结构差异
前臂屈肌起点解剖特点:肱骨内上髁是前臂屈肌的主要起点,有些人的前臂屈肌起点解剖结构可能存在个体差异。例如,部分人群的前臂屈肌起点相对较为集中,在受到相同力量牵拉时,局部承受的应力相对较大,更容易发生损伤和炎症。研究发现,不同个体之间肱骨内上髁处的肌肉附着情况有所不同,这可能与肱骨内上髁炎的发生风险相关。
肘部生物力学差异:每个人的肘部生物力学特点不同,在手臂运动时,肱骨内上髁处承受的应力分布也不一样。如果肘部的生物力学结构使得肱骨内上髁处承受的应力过高,就容易导致局部组织的损伤和炎症。比如有些人的肘部在运动或日常活动中,力学传导不合理,使得肱骨内上髁处的肌肉、肌腱等组织反复受到异常应力,从而增加了患肱骨内上髁炎的可能性。
2.年龄相关的解剖变化
儿童的骨骺特点:儿童时期肱骨内上髁处存在骨骺,骨骺尚未完全闭合,相对较为脆弱。儿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骨骺周围的软组织与骨骺的连接相对不稳定,在受到外力作用时,更容易发生骨骺周围的软组织损伤,进而引发肱骨内上髁炎。随着年龄增长,骨骺闭合后,这种情况的发生风险会相对降低,但儿童时期的解剖特点使得他们在特定情况下更容易患上肱骨内上髁炎。
老年人的组织退变:老年人的肱骨内上髁处的肌腱、韧带等组织会发生退变,弹性和强度下降。同时,关节软骨也可能出现磨损等情况,导致肘部的生物力学发生改变,使得肱骨内上髁处承受的应力增加,容易引发炎症。老年人的肌肉力量减弱,在进行日常活动时,手臂的稳定性和力量控制不如年轻人,也增加了肱骨内上髁炎的发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