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部骨折有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及影像学检查等情况。症状表现有受伤部位剧烈疼痛及牵涉痛、腰部活动受限;体征检查可见局部畸形、压痛与叩击痛;影像学检查包括X线可初步筛查、CT能更清晰显示、MRI有早期诊断价值,怀疑腰部骨折需及时就医综合判断。
一、症状表现
1.疼痛
受伤部位疼痛:腰部骨折后最突出的症状就是受伤部位的剧烈疼痛,患者往往难以忍受,在受伤当时疼痛就比较明显,而且可能会伴有压痛,用手按压腰部骨折部位时疼痛会加剧。不同年龄、性别患者疼痛的感受可能有差异,但疼痛程度通常都较为严重。例如,年轻人因活动量较大,受伤后骨折引起的疼痛可能会因神经敏感性等因素表现得更为强烈;而老年人可能本身对疼痛的耐受性有所下降,但骨折导致的腰部疼痛依然是很显著的表现。有腰部外伤史的人群出现腰部持续且较剧烈的疼痛时,要高度怀疑腰部骨折。
牵涉痛:部分腰部骨折可能会引起牵涉痛,比如腰椎骨折可能会导致腹部出现牵涉性疼痛,容易被误认为是腹部疾病,需要仔细鉴别。
2.活动受限
腰部活动困难:腰部骨折后,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腰部活动受限,无法正常弯腰、转身、站立等。比如想从地上捡起东西时,会发现腰部很难弯曲;转身时会因为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而难以完成。不同年龄人群活动受限的表现有所不同,儿童由于骨骼柔韧性相对较好,骨折后活动受限的表现可能相对老年人来说没有那么极端,但也会有明显的腰部活动不灵活;女性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从事较多家务劳动,腰部骨折后活动受限可能会对其日常生活造成较大影响,如难以进行扫地、擦地等家务活动。
二、体征检查
1.局部畸形
外观异常:严重的腰部骨折可能会出现局部畸形,比如腰椎骨折可能导致腰部的正常生理曲度改变,从外观上看腰部可能有异常的凸起或凹陷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畸形表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骨骼还在发育中,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不那么容易被发现,但如果骨折严重也会出现局部外观的改变;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等原因,骨折后畸形可能相对更明显一些,因为骨质疏松会使骨骼更容易发生变形。
2.压痛与叩击痛
压痛:用手指按压腰部可疑骨折的部位,会有明显的压痛。检查时要从腰部的不同部位逐步按压,确定疼痛最明显的部位。对于有腰部外伤的患者,按压到骨折部位时患者会表现出明显的痛苦表情。不同性别患者在压痛感受上可能没有本质区别,但女性可能在一些情况下更关注自身身体变化,能更早发现压痛情况。
叩击痛:间接叩击腰部也可能出现疼痛。比如让患者采取仰卧位,用手轻轻叩击患者的足跟,力量要适中,此时腰部骨折部位会出现疼痛。这是因为叩击足跟时力量通过骨骼传导到腰部,骨折部位受到冲击而引起疼痛。老年人由于骨质疏松,叩击痛可能相对更敏感一些,因为骨质疏松会使骨骼的缓冲等功能减弱,更容易在传导力量时引起骨折部位的疼痛。
三、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
初步筛查:X线是初步判断腰部骨折的常用检查方法。它可以显示腰部骨骼的大致形态,能够发现明显的骨折线、骨骼的错位等情况。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X线检查的操作和观察重点有所不同。儿童骨骼在发育过程中,X线表现可能与成人有所差异,需要专业医生仔细辨别是否存在骨折;老年人由于可能同时存在骨质疏松等情况,在X线片上骨折线可能相对更难清晰显示,但仍可发现明显的骨折改变。通过X线检查可以初步确定腰部是否有骨折以及骨折的大致类型。
2.CT检查
更清晰显示:CT检查对于腰部骨折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它可以更清晰地显示腰部骨骼的细微结构,对于一些不明显的骨折线、骨折部位的三维结构等能够更准确地呈现。例如,对于一些隐匿性骨折或者骨折碎片较小的情况,CT检查能够更好地发现。在不同年龄人群中,CT检查的意义相同,但儿童进行CT检查时要注意辐射剂量的控制,遵循儿科安全护理原则,尽量减少不必要的辐射暴露;老年人如果身体状况允许,CT检查可以更精准地诊断腰部骨折情况。
3.MRI检查
早期诊断价值:MRI检查对于腰部骨折的早期诊断有一定优势。它可以显示腰部软组织以及骨骼的情况,对于骨折周围的水肿、脊髓等神经组织是否受到损伤等能够更清晰地呈现。在判断腰部骨折是否伴有脊髓损伤等并发症方面有重要作用。不同年龄人群中,MRI检查的应用都是为了更全面地了解腰部骨折的情况,但儿童进行MRI检查时要注意安抚患儿情绪,确保检查顺利进行;老年人如果有金属植入物等情况要提前告知医生,因为MRI检查对金属有一定的禁忌。
如果怀疑有腰部骨折,应及时就医,通过上述多种方法综合判断是否存在腰部骨折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