耻骨骨折需从休息与体位、饮食营养、康复锻炼、疼痛管理、特殊人群注意事项及定期复查等方面进行综合处理。休息要卧床并适时变换体位;饮食需均衡且多饮水;康复锻炼分早期、中期、后期逐步进行;疼痛可通过观察、药物及物理方法缓解;特殊人群如老人、儿童、妊娠期女性有各自注意事项;要定期复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
一、休息与体位
1.卧床休息:耻骨骨折后需充分休息,避免过早下地活动,尤其是骨折初期,一般建议卧床休息4-6周左右,具体时间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遵医嘱。卧床时可选择仰卧位,在腰部下方垫薄枕,使腰部稍微抬起,保持脊柱的生理曲度,减轻耻骨部位的压力;也可采取健侧卧位,两膝之间夹软枕,避免骨折部位受压。
2.体位变换:长时间卧床的患者要注意经常变换体位,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防止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发生褥疮。翻身时要保持身体轴线一致,避免骨折部位扭曲。
二、饮食营养
1.均衡饮食:保证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蛋白质有助于骨折修复,可多吃瘦肉、鱼类、蛋类、豆类等;钙是骨骼的重要组成成分,可多食用牛奶、豆制品、虾皮等;维生素C、D等有助于钙的吸收和骨骼代谢,可多吃新鲜蔬菜(如西兰花、菠菜等)、水果(如橙子、柠檬等)以及适当晒太阳来获取维生素D。
2.多饮水:鼓励患者多饮水,每日饮水量保持在1500-2000ml左右,以预防泌尿系统感染,因为长期卧床患者泌尿系统感染的风险增加,多饮水可以通过增加尿量起到冲刷尿道的作用。
三、康复锻炼
1.早期锻炼(骨折后1-2周):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非骨折部位的肢体活动,如健侧肢体的屈伸、抬腿等运动,每天可进行3-4次,每次10-15分钟,以促进血液循环,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硬。同时,可进行骨盆肌肉的等长收缩锻炼,即有意识地收缩和放松盆底肌肉及耻骨周围的肌肉,每次收缩持续5-10秒,然后放松,重复10-15次,每天3-4组,有助于维持肌肉力量和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2.中期锻炼(骨折后3-6周):随着骨折部位逐渐稳定,可以在医生允许下进行髋关节、膝关节的轻度活动,如在床上进行髋关节的屈伸练习,每次活动幅度不宜过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宜,逐渐增加活动范围和次数。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髋关节外展支具等辅助下进行坐立练习,但坐立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5-10分钟,每天2-3次。
3.后期锻炼(骨折6周以后):当骨折愈合到一定程度时,可逐渐增加负重锻炼,先从部分负重开始,如使用双拐辅助下部分负重行走,然后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增加负重程度和行走距离。同时加强下肢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的锻炼,如进行直腿抬高、下蹲等练习,提高肢体功能。
四、疼痛管理
1.观察疼痛情况:密切关注耻骨骨折部位的疼痛程度、性质等。如果疼痛较轻,可通过改变体位、放松心情等方式缓解;如果疼痛较剧烈,影响休息和睡眠,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使用非甾体类抗炎镇痛药物(但需注意药物的适用人群和禁忌证)来减轻疼痛。
2.物理缓解疼痛:可采用局部冷敷或热敷的方法缓解疼痛。骨折初期(一般24-48小时内)可进行冷敷,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以减轻局部肿胀和疼痛;48小时后可改为热敷,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热敷温度不宜过高,一般40-50℃为宜,每次15-20分钟,每天3-4次。
五、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1.老年人:老年人耻骨骨折后恢复相对较慢,要特别注意预防并发症。除了上述一般注意事项外,更要注意皮肤护理,因为老年人皮肤弹性差、修复能力弱,长期卧床更容易发生褥疮。同时,饮食上要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必要时可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以促进骨折愈合,可在医生指导下适当补充碳酸钙等钙剂以及维生素D制剂。
2.儿童:儿童耻骨骨折相对较少见,但一旦发生,康复锻炼要更加注重科学性和安全性。儿童骨折愈合能力强,但在锻炼时要避免过度活动,家长要在医生指导下协助儿童进行康复锻炼,如早期的非骨折部位活动要轻柔,中期的关节活动要逐步进行,避免因锻炼不当影响骨折愈合和肢体发育。饮食上要保证营养均衡,满足儿童生长发育的需求,多摄入富含蛋白质、钙等营养物质的食物。
3.妊娠期女性:妊娠期女性发生耻骨骨折较为特殊,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胎儿的安全。卧床休息时要选择对胎儿影响小的体位,饮食上要注意营养均衡且不影响胎儿健康,康复锻炼要在医生严格指导下进行,避免使用对胎儿有影响的药物来缓解疼痛等情况。
六、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要求定期进行X线等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一般在骨折后1个月左右复查一次,观察骨折端的对位、对线情况以及骨痂生长情况,根据复查结果调整治疗和康复方案。如果在康复过程中出现疼痛加剧、肢体肿胀加重等异常情况,要随时就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