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峰下滑囊炎是肩峰下滑囊的炎症,其定义、解剖位置明确,病因包括创伤因素(急性创伤、慢性劳损)和疾病因素(肩关节疾病、邻近组织病变),临床表现有疼痛(部位、特点)、肩关节活动受限、局部肿胀,诊断通过体格检查(压痛、肩关节活动度检查)和影像学检查(X线、超声、MRI),治疗原则分非手术治疗(休息、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适应证、手术方式)。
一、定义与解剖位置
肩峰下滑囊炎是指肩峰下滑囊发生的炎症。肩峰下滑囊位于肩峰、喙肩韧带下方和三角肌深层筋膜的上方,是人体最大的滑囊之一,对肩关节的滑动和运动起着重要的润滑和缓冲作用。
二、病因
1.创伤因素
急性创伤:肩部的直接打击、跌倒时肩部着地等急性创伤,可能导致肩峰下滑囊的损伤,引发炎症。例如,运动员在激烈运动中肩部受到碰撞,就有可能引起肩峰下滑囊的急性创伤性炎症。对于不同年龄的人群,儿童可能因玩耍时的意外摔倒等导致肩部创伤,而成年人可能因运动或意外事故受伤。
慢性劳损:长期反复的肩部运动,如投掷运动、举重等,会使肩峰下滑囊不断受到摩擦和挤压,导致滑囊出现慢性劳损性炎症。长期从事伏案工作且肩部姿势不良的人群,也可能因肩部肌肉的持续紧张,间接导致肩峰下滑囊的慢性劳损。
2.疾病因素
肩关节疾病:肩周炎、肩关节结核、类风湿关节炎等肩关节本身的疾病,可蔓延至肩峰下滑囊,引起继发性肩峰下滑囊炎。例如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其自身免疫反应会累及肩峰下滑囊,导致炎症发生。不同性别在疾病易感性上可能有一定差异,但总体而言,这些疾病均可影响肩峰下滑囊。
邻近组织病变:肩部周围的肱骨上端骨折、肩峰或锁骨远端骨折等邻近组织的病变,也可能波及肩峰下滑囊,引发炎症。对于有肩部邻近组织骨折病史的人群,需密切关注肩峰下滑囊的情况,因为骨折可能导致滑囊受到刺激或损伤而发炎。
三、临床表现
1.疼痛
部位:疼痛多位于肩部外侧,可向三角肌止点处放射,疼痛程度不一,急性炎症时疼痛较为剧烈,慢性炎症时多为隐痛或胀痛。不同年龄人群对疼痛的感知和描述可能有所不同,儿童可能表现为哭闹、不愿活动肩部等,而成人则能较准确地指出疼痛部位。
特点:疼痛可在肩部活动时加重,例如肩关节外展、上举等动作,会使肩峰下滑囊受到更多的刺激,从而导致疼痛加剧。
2.肩关节活动受限:由于疼痛和炎症刺激,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会受到限制,尤其是外展和上举动作受限较为明显。患者可能发现穿衣、梳头、洗脸等日常活动受到影响。对于儿童来说,可能会影响其正常的肢体运动发育,如不能正常够取高处物品等;成年人则会影响其工作和生活的便利性。
3.局部肿胀:炎症反应可导致肩峰下滑囊出现肿胀,局部皮肤可能有轻度的隆起,触之有饱满感。肿胀程度因炎症的急慢性和严重程度而异,急性炎症时肿胀可能较为明显。
四、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压痛:在肩峰下、大结节上方区域可有明显压痛,按压时患者能明确指出疼痛部位。不同年龄的患者在体格检查时的配合程度不同,儿童可能需要家长协助安抚才能较好地配合检查。
肩关节活动度检查:通过测量肩关节外展、上举等活动的角度,判断活动受限的程度。例如,正常肩关节外展可达90°-180°,若患者外展角度明显减小,则提示可能存在肩峰下滑囊炎导致的活动受限。
2.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可观察肩关节及周围骨质的情况,排除骨折、肿瘤等病变,但对于肩峰下滑囊本身的显示不清晰,主要用于排除其他骨骼相关疾病。
超声检查:能较好地显示肩峰下滑囊的形态、厚度以及是否有积液等情况,是诊断肩峰下滑囊炎的常用影像学方法之一。超声检查无创、可重复性好,对于不同年龄的患者均可进行检查,儿童也能适用。
磁共振成像(MRI):对肩峰下滑囊及其周围组织的显示更为清晰,能明确滑囊是否有炎症、积液、周围组织的损伤等情况,是诊断肩峰下滑囊炎的重要影像学手段。但MRI检查费用相对较高,且对于体内有金属植入物的患者可能不适用。
五、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
休息:减少肩部的活动,让肩峰下滑囊得到充分的休息,有利于炎症的消退。对于儿童患者,要避免其过度使用肩部,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成年人则要注意减少导致肩部疲劳的活动。
物理治疗:
热敷: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疼痛和炎症。一般采用温毛巾或热敷袋热敷肩部,每次15-20分钟,每天可进行数次。不同年龄的患者热敷时要注意温度适宜,儿童皮肤较为娇嫩,温度不宜过高。
超短波治疗:利用超短波的温热效应和生物效应,促进炎症吸收,缓解疼痛。超短波治疗的参数需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儿童进行超短波治疗时要注意能量的控制。
针灸推拿:通过针刺穴位和推拿手法,调节肩部的气血流通,缓解疼痛和改善肩关节活动度。但针灸推拿需由专业的医生进行操作,儿童和成年人的操作手法和穴位选择可能有所不同。
药物治疗: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缓解疼痛和炎症,但儿童应谨慎使用,避免影响生长发育等。常用的非甾体抗炎药有布洛芬等,但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手术治疗
适应证:对于保守治疗无效、肩峰下滑囊有明显增厚、粘连严重或有大量积液经保守治疗无法吸收等情况的患者,可考虑手术治疗。例如,经过长时间的非手术治疗后症状仍无明显改善的慢性肩峰下滑囊炎患者。
手术方式:常用的手术方式有肩峰下滑囊切除术等,手术需在严格的无菌操作下进行,术后要进行适当的康复训练以促进肩关节功能的恢复。不同年龄的患者术后康复训练的方案和进度可能有所不同,儿童的康复训练需在医生和家长的密切配合下进行,确保安全且有效。